紧紧围绕“勇扛旗帜”的定位,对标“高质量、均衡性”,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突出抓好改革落地这一制度短板,市场创新和工业科技两大发展短板,城市建设、生态旅游、要素保障、社会治理四大基础短板,确保继续走在前列。 补齐改革落地短板 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 要充分发挥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优势,探索建设小商品自由贸易港区,建立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在全球组织小商品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我国“一带一路”尖兵和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门户。着力构建海陆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扎实推进“义新欧”中欧班列“规模化、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主动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加快航空口岸建设,积极培育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逐步增加国际航线,进一步做强开放功能平台。 破解改革发展“新问题” 针对外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顶层设计;针对房地产结构性库存压力,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农村宅基地改革的先行先试优势,联动推进城乡建设;针对要素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推进土地、能源、技术、环保等要素市场建设;针对“四单一网”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效能建设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将政府职能改到位,将行政效能提上来。 跑出义乌改革“加速度”
倒排改革计划,确保内贸改革一年完成,国贸改革完成评估,农村宅基地改革取得突破、两年完成,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创建要出成果。建立改革项目库制度,完善市领导联系改革项目制度,健全改革督查机制,坚持开门搞改革。 补齐城市建设短板 以大视野做好城市规划设计 全方位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城市,推动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快形成“东方风范、国际风尚、江南风韵、异域风情”的城市整体风貌。深入开展城市标识视觉系统设计,大力实施义乌江串珠工程,加快中国商贸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剧院建设,推进宗泽公园、义乌兵公园、鸡鸣阁、“三杰馆”等人文景观建设。 以大决心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加快编制老城区5.7平方公里有机更新规划,深化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扎实推进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加大老社区更新改造力度。开展城市街景立面改造,实施精品街美化工程,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试点建设,高水平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教育、医疗服务设施,打造一批国际融合社区。 以大项目支撑城市交通发展 加快完善铁路与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推进杭义温高铁、金义甬铁路、金义东轨道交通、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疏港高速和疏港快速路建设,推进环城路全立交改造,提高国贸大道通行效率。加快实施义乌机场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公共汽车、BRT、城际班列等协调发展。 以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新一轮复审,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以大格局来推进城市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强与周边县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义乌至永康、兰溪等主干公路建设。积极推进义东浦磐城市带建设,促进义乌浦江东阳同城化发展,在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广电、交通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补齐要素资源短板 用最优的环境来集聚人才 针对人才需要,突出抓好人才最关心最在意的事情,用最优的环境,广泛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努力把义乌打造成人才的“集聚地”,创业创新的“梦工厂”。不拘一格降人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立足发挥义乌独特的市场和资本优势,搭建发展平台,推动人才与资本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打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创业环境。 用改革的办法来整合资金 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政银企对接,积极对接丝路基金、亚投行、助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做大产业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特色产业发展。 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要素 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不断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深化新型城镇化土地改革,加快推进区域要素市场建设,让要素资源不断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切实提高土地、资金与环境容量等要素配置效能,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补齐市场创新短板 创新发展市场模式 以优质商品商户为主体,以海内外客商为核心,以品质管理服务为保障,以体验、智慧、诚信为支撑,建设五星级旗舰市场,为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可靠、更便捷、更经济的平台。着力打造品牌化的质量市场,着力打造保姆式的服务市场,着力打造一站式的体验市场,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市场,着力打造可量化的信用市场。 创新发展市场业态 大力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进口出口互动、品牌连锁拓展,拓宽营销渠道,抢占市场份额。做强电商新业态,扶持发展电商服务平台,培育做大进口市场,加快“走出去”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创新优化市场布局 加快引进优质市场资源,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的商品集中度、全球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固本强基繁荣“国际商贸城”,腾笼换鸟激活“生产资料市场”,改造提升盘活“宾王市场”,多措并举做强篁园市场、国际家居城等专业市场,着力推进市场经营主体升级。 创新发展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和文创会展产业,推动多态联动、跨界融合,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国内最优的现代商贸流通支撑体系。强化仓储物流支撑,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大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办展水平。 补齐工业科技短板 坚持“以市场带实体” 深化贸工联动战略,着力发展一批市场带动型企业,大力支持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特色小微企业创业园,着力破解传统制造业环保制约,大力推动“浙江制造”和义乌市场强强联合。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科创新区建设,做优做强浙江“千人计划”(义乌)产业园、北京中关村异地孵化器等平台,坚持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种子基金作用,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 加快战略产业发展 着力提升义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承载力,引导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投资聚焦日用时尚消费、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四大战略产业。着力提升特色小镇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中欧智造园”,增强服务外企能力和效率,全力招引大型跨国公司项目。 强力推进招商选资 聚焦电商物流金融、文创会展旅游和工业四大战略产业,深入推进“浙商回归”、“义商回归”工程,持续办好世界义商大会、中秋联谊会,积极开展“共建美好家乡,共擎发展旗帜”活动;对大项目、龙头带动项目,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挑好、盯牢、开花、结果。完善招商工作机制。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进一步关心爱护企业家,深入开展“降成本、补短板,当好店小二、服务促转型”活动,防范和化解“两链”风险,加大打击“假摔”、恶意逃废债力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补齐生态旅游短板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五水共治”“1+9+14+6”源头治水模式,深化落实“河长制”工作机制,科学谋划“双江湖”、“白沙湖”等重大水利项目。坚持全民治水,强力推进“三改一拆”,扎实开展缓拆建筑清理、房前屋后违法建筑整治、屋顶违建整治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四边三化”“两路两侧”整治,对“赤膊房”、违法建筑、青山白化等全面进行整治。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推进强镇富村,支持镇街发展,实施美丽乡村“六个一”标准化建设,开展美丽乡村精品培育和百个特色村创建工程。大力支持大陈、上溪、赤岸等地,发展山水度假、乡村休闲、健康养生等农村经济,探索下山脱贫与上山养生相结合,加快低丘缓坡低密度高品质住宅区和民宿度假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探索实施“托养猪”等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以获批中国首个“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坚持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加快佛堂文化旅游区、未来养生休闲、望道时光、汽车运动等项目建设,推进义乌江两岸生态、文化、旅游规划建设,与国际商贸城、丝路金融小镇共同形成“义乌上河图”。做精做细国际商贸城旅游购物,发展“丝路一号”、宾王异国风情街等体验式购物线路。 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守住社会稳定底线 深化“平安义乌”建设,开展社会维稳大攻坚,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及时做好网络舆论回应和引导,确保不发生重大舆情事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力度,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推进镇(街道)综治管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四个平台”建设,深化“去三公、做三工”,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全市6万多党员争做“志工、义工、社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图书分馆全覆盖,推动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扩面提档升级,做好名人故居、重点文保单位的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协调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加大社会事业投资力度。 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多举措解决城镇规划区范围外农村住房特困户问题,加强残疾人帮扶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
GMT+8, 2025-8-21 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