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常可以看到雷击后死去的樟树,如何让这些不再有生命的树复活,范姜明道思考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将它们重新雕刻成树,从树中又生成树,生命得以无限地延伸。
范姜明道为自己设计的这些家具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典范之作,但他却认真地说:“毕竟我不是做产品设计的,我做的这些家具只是适合我的生活习惯,我不是那么在意它是否结实或是其他实际功能,只是因为觉得这个空间需要,就添置一件,算是个便利,也算是一次实验。”既然那些让人心生向往的“艺术家具”只属于艺术家自己,就好好地过过眼瘾吧。 如果民谣有颜色 挑高二层上,几把吉他很醒目。问及背后的故事,范姜明道说那是从1979年他去美国开始便一直陪伴着他,现在弹得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一份记忆的留存。 木吉他,还有这个有着柔缓温暖的声音的讲述,很容易便将人带进了台湾民谣的清韵流转中,简单的歌词中诉唱着遥远的乡愁,对根的依恋是永远的主题。身处的这个家不也是扣着这个旋律生成的吗?如果民谣有颜色,它应该就是这样纯净的白,没有一丝的矫饰。民谣不仅是柔软的,善感的,它有骨有血,如同空间内这钢筋骨架,挑起自由的空间。而民谣里反复吟唱的根,在这个空间里无处不在。人文情怀是民谣的内核,也是这个空间的内核。 15公里 40年 “我住在城乡结合部”,范姜明道说起他家的地理位置时颇为自豪,一听这就是不明所以的“外地人”才会闹出的“笑话”,只是听完他如此热爱的理由时,所谓的本地人便汗颜了。“从我住的地方出发到国贸,这是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路程。十几公里间,浓缩了四五十年光景的风貌,从乡土依然的村庄,到六七十年代大兴工业留下的废旧厂房,接着是八九十年代诞生的楼房,最后是与国际上任何一个大都市都能比肩而立的时尚建筑。这是北京特有的情景,让我时刻都感觉新鲜,对创作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范姜明道是在讲述一个居住的“围城”,他以另一个视角欣赏着这个城市,感受这个城市带给他的惊喜,而久居的人,却让漠然蒙上了双眼,多么可惜,不如重新和这个城市打个招呼,眼睛微笑,心灵妥适。 |
GMT+8, 2025-5-2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