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坚守市场28年 生活越过越富足

2020-7-24 13:00

摘要: 昨天上午8点半左右,楼康镇和妻子楼先芳准时来到国际商贸城一区开门迎客。夫妇俩至今已在市场上度过28个春秋,从16岁开始做生意,直至在市场转角相遇之后,伴随着义乌市场的变迁和繁荣,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摸爬 ...

昨天上午8点半左右,楼康镇和妻子楼先芳准时来到国际商贸城一区开门迎客。夫妇俩至今已在市场上度过28个春秋,从16岁开始做生意,直至在市场转角相遇之后,伴随着义乌市场的变迁和繁荣,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

摸爬滚打 与市场共成长

楼康镇和楼先芳的父母都是义乌的第一代经营户,他们俩都是16岁就辍学,跟着父母经商。“我记得父母在义乌第四代市场篁园市场摆摊时,摊位只有1个平方米大小,家人只能挨着坐在摊位里面。”楼康镇回忆,市场里没有空调,一条通道只有几把吊顶电风扇,夏天坐在摊位里面会不停地流汗。

“那时候,摊位狭窄,面积很小,只能摆一些样品。”楼康镇说,“客人要拿货,我就骑着三轮车载着客户到仓库里去取。有时候一车要载四五个客人,仓库距离市场有20分钟路程。”这对于只有16岁的楼康镇来说,十分辛苦,但骑不动也要咬咬牙坚守下去。就这样,懂事的楼康镇成了父母生意上的好帮手,从送货到采购原材料,他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楼先芳的父母在篁园市场销售围巾、内衣等商品,和楼康镇的店铺相隔不远。在楼先芳的印象里,到市场里拿货的客人都来得比较早,因此她父母就在篁园市场旁边的小区里租了一间房子,里面一大半位置用于堆放货物,剩下的一点空间用来住人。

随着义乌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国内批发商慕名前来义乌市场采购。2001年,国际商贸城一区开业时,楼康镇与楼先芳相恋,并接过父母的“接力棒”,开始“二代”创业,从事饰品经营。凭借多年的从商经验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在国际商贸城第一年就赚了70余万元。自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打开了一扇通向全球的大门,义乌市场的外贸经济发展迎来了“春天”。2003年,在老家苏溪镇买地盖新房,2007年在国际商贸城一区购买了一间店铺,2006年买了一辆奥迪车,2008年买了奔驰车……随着饰品生意越做越大,楼康镇家的生活也越过越富裕。

奔向小康 做公益回报社会

“现在店铺宽敞明亮了,服务也越来越好。”楼先芳说,客户到市场的体验感越来越好。除此之外,商城集团还会不定期组织经营户免费学英语,开设学习线上销售技巧等课程。

“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延迟开门,但这也丝毫不影响我们接单。”楼先芳对记者说,他们可以通过商城集团开发的义乌购、chinagoods等平台,以及微信、email等软件与客户沟通,非常方便。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义乌市场还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给经营户减免了2个月的押金。针对小微企业,义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2个月贷款基础利率“零利息”等相关金融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渡过了难关。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我想利用空余时间做点公益来回馈社会。”2010年,楼康镇回到家乡苏溪镇立塘村,参与了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立塘村摘掉了“落后村”的帽子,正在积极谋划强村富民的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大手牵小手”艺术作品联展开启  “烽火记忆·和平颂歌”老干部主题书画展举行  托管“小服务”托起民生“大幸福”  中通共富联勤警务站: 守护“小包裹” 传递“大安全”  守护烟火气 留住清新空气 义乌“智慧治烟”刷新夜市生态  

义乌网

GMT+8, 2025-8-16 05: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