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气温攀升至35℃“高温线”,赤岸镇慈溪村党支部书记王军民一边打开办公室空调,一边说:“感谢政府,感谢供电部门,今年,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终于用上了‘义乌电’,不仅用电更方便了,还帮我们每年节约了1.5万元左右的电损费用。” 慈溪村是个小山村,位于义乌最南边,与金华、永康、武义交界,全村四面环山,共有287户村民。早在上世纪60年代,这个小山村就用上了电,但由于地处偏远,受山地阻隔,一直以来用的都是“武义电”。“从义乌接电比较难,需要翻山越岭才能送电到我们村,而我们村离武义反而近得多,只有4公里距离,很快就可以把电接进来,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都是武义方坑水库小水电供电站为我们村供电的。”王军民说,随着村民生活需求的提高,对供电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个小山村虽然有电用,但供电可靠性相对较低,缴纳电费也不太方便,需要挨家挨户收好电费,然后一起交给武义的供电站。 由于线路、设备等问题,慈溪村每年还要缴纳1.5万元左右的电损费用。这对于慈溪这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王军民对记者说:“我们村靠山吃山,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是卖木材,大家都希望早日进行电气改造,保障村民用电,也能减少这部分支出。”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给这个闭塞的小村庄带来了发展机遇。随着义武公路的通车,村里交通变得便利了,为电气改造创造了条件。慈溪村两委结合旧村改造计划安排,提出对全村进行相应的电气改造。 去年,市供电公司党委以“电网扶贫”为契机,对接赤岸镇政府,组织工作人员与慈溪村两委挨家挨户上门征求村民意见,并宣传国网智能缴费、供电可靠的优质服务,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不久,电气改造项目就落地实施。市供电公司仔细核实配电线路、设备、用电户数、用电分布情况,进行线路设备改造,提前完成了PMS低压平台线路设备的定位、制图、信息录入等工作。 在慈溪村,很快出现了一条条崭新的输电线路、一排排整齐的电杆,让村民兴奋不已。去年4月14日,只有短短5个多小时,23名工作人员就完成了慈溪村136只表计表箱、采集模块、封印及用户建房和由于其他原因被拆除的表计表箱重新安装固定工作。自此,市供电公司已完成对慈溪村的电网改造,全村用户全部接入义乌电网,结束了几十年来依靠外地小水电供电的历史。 据了解,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还深入慈溪村养殖区,检查了动力用电情况。“现在好了,并入义乌电网,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生产能力,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王军民说。 |
GMT+8, 2025-7-1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