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苏溪镇新院村的“新义乌人”丁维静的银行账户里多出了10多万元钱,这是市慈善总会为救助重症血液病患者提供的基金,也是丁维静治疗白血病所需的救命钱。 去年4月被确诊为白血病以后,丁维静每天都在为钱发愁。为了给她治病,丈夫张露四处借钱,甚至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丁维静曾想过放弃治疗,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但看着两个可爱的儿子和为她付出一切的丈夫,她的内心在呐喊:我还年轻,我想活下去! 倾其所有,全心为妻子治病 丁维静和张露的缘分是从义乌开始的。2008年,来自安徽蚌埠的丁维静与来自江西上饶的张露在义乌组建了一个温馨的“新义乌人”家庭,还有了两个懂事的儿子。为了过上好日子,夫妻俩在义乌的工厂车间里打过工,也曾凌晨三四点起床出门卖早餐,两个儿子跟着他们四处奔波,生活虽艰苦,却满怀希望。 去年4月30日,张露在工厂上班时突然接到电话,妻子发烧了,虽然吃了药,还是不见好。张露赶紧请假带妻子去医院看病,最终被确诊为白血病。“医生告诉我,要骨髓移植,需准备至少50万元的医疗费用。我当时听到这些一下子就懵了,但是妻子需要我,我不能倒下。”张露说。 随后,张露向亲戚、朋友借了19万元;工厂老板也送来了慰问红包;江西老家的村里捐了慰问金;孩子就读的苏溪镇红苹果幼儿园也为丁维静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并筹得六千多元爱心款;房东为丁维静一家减免了两个月房租……身边人的帮助,给这个家庭带来温暖和信心。 东拼西凑获得的爱心款,解了丁维静初期化疗费用的燃眉之急。为了能全心照顾妻子,张露干脆辞去工作,还请母亲从老家过来照顾两个孩子。去年12月,张露把老家两层楼的房子卖掉了,卖了24万元钱。当时,丁维静已经做了很多次化疗。幸运的是,丁维静的大哥与她的骨髓配型成功,张露卖房子所得的这笔钱,来得正是时候。 今年6月3日,丁维静顺利地做了骨髓移植手术。7月20日,张露接丁维静回到义乌。因为太想念孩子,暑假期间,他还把两个孩子从江西老家接了过来。 关键时刻,获得紧急救助 “这病不好治,就怕花了钱还治不好,我让他放弃,但是他不肯,一定要卖房子给我治病。现在手术还顺利,我想再去拼一拼,或许能出现奇迹呢。”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丁维静乐观了许多。 如今,丁维静正处于术后观察期,并在义乌的家里安心休养。每个星期,张露和孩子们都会陪丁维静一起去杭州复查。“这场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许多债,医生说后续观察阶段至少还需准备15万元,才能勉强维持医疗费用。”张露说。此前,他向市慈善总会提交了救助申请。 “收到他们的救助申请后,我们就一直在关注这个家庭。”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表示。在丁维静化疗期间,市慈善总会曾多次走访,得知丁维静是低保户,还在义乌交了社保,就针对丁维静家的特殊情况,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最终决定为丁维静提供10多万元的白血病患者专项救助基金,而这笔资金,也在关键时刻让这个家庭重新燃起生的希望。 “血液病患者在通过医保和大病医保的报销后,如还需救助,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救助。”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2009年,市慈善总会就开始实施重症血液病患者救助项目,截至目前,已救助我市血液病患者526人(次),拨出救助善款994.2万元,其中救助骨髓配对移植成功患者40人,救助款达400万元。2014年,“重症血液病救助项目”还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浙江慈善奖项目奖。接下来,该救助项目还将为救助更多贫困白血病患者贡献力量。 新闻链接: 《义乌市慈善总会重症血液病患者救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主要针对我市户籍,因患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重症血液病患者的经济困难家庭。 对于未进行骨髓移植的血液病患者,求助者可及时向所在地镇(街)慈善联络员提出救助申请,慈善总会将按病情及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给予每年不超过2万元的救助;骨髓移植成功的患者,可直接向市慈善总会递交申请书,市慈善总会实地走访调查确定救助额度后,将按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和医疗费用自负情况,一次性提供救助补助。 |
GMT+8, 2025-8-13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