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央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 这些理财习惯你有吗?

2021-9-19 13:26

摘要: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2019年相比,提高2.04。 总体上,我国消费者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但是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 ...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为66.81,与2019年相比,提高2.04。

总体上,我国消费者在金融态度上的表现较好,但是在金融行为和技能的不同方面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知识水平。

存款、理财受热捧

应急储蓄充足

报告显示,从金融投资种类看,在最近两年有储蓄或投资行为的受访者中,约60%持有过存款类产品,约52%持有过银行理财产品,约51%投资过基金(非货币类),约29%买过货币类基金,约27%买过股票。

同时,我国消费者有较为充足的应急储蓄,有78.4%的受访者可以应对相当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报告指出,我国消费者在应急储蓄方面优势明显,这对疫情下的经济复苏形成有力支撑,是我国经济韧性强的表现之一。

对待超前负债消费

普遍持谨慎态度

整体上,我国消费者对负债消费持有谨慎的态度。41.90%的受访者在购买汽车等大件商品时倾向于全款支付,34.54%会选择部分贷款,23.57%会按最低首付支付,将贷款额度用足。

相对于70后、80后,90后、00后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的态度更开放。从年龄维度看,负债消费的意愿与年龄负相关,年龄越大,在购买大件消费品时倾向于贷款的比例越低。

金融消费者

还存在不少投资理财盲区

◎投资收益预期偏向非理性

报告认为,整体上消费者对金融投资组合的收益预期具有非理性特征。在持有金融投资产品的群体中,有39.6%受访者的金融资产整体收益预期在5%-10%之间,相比之下,仅有28.2%在5%以下,且中青年群体的非理性程度更大。

◎高利诱惑的防范技能需提升

在面对互联网上的高利诱惑时,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金融产品或服务信息的群体中,有51.6%会先查看对方是否受监管,但也有近半数没有第一时间查看资质或直接拒绝,甚至会有小部分人进行小额尝试和追加投资。

◎对一些基本金融知识缺乏足够认识

报告显示,我国消费者在不少金融基础知识方面还存在盲区。不少受访者不知道复利和贷款知识、搞不清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投资不做风险分散。

报告称,我国消费者的复利意识和贷款知识还存在不足,56.59%受访者能够正确理解复利,56.99%受访者知道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的区别,这也意味着,仍有近半数消费者不了解这些基础金融知识。

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工作。特别是随着现在金融产品、理财方式不断创新,同时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下投资理财监管日益严格,普通的金融消费者无法全面、深入了解每一种理财产品,因此,需要学会向专业机构或人士进行咨询,在他们的帮助下,规划投资理财。

另外,在理财配置上尽可能做到均衡配置,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风险偏好做不同的资产配置。

中年投资者,建议以稳健投资为主,可将资金按5:3:2比例,分散投资低风险产品、保险等。

年轻群体收入可能相对不高,可考虑一些小额的固定期限的投资;对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强的投资者,在保障固收类产品投资占比达30%左右的基础上,可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入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如股票、私募基金、期权等。

不良体态正悄悄损害你的健康  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室在鸡鸣山社区成立  喜迎宾朋 共襄盛会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平安建设为群众幸福“加码”  义亭镇开展“四大行动”构筑基层治理“平安堡垒”  

义乌网

GMT+8, 2025-5-3 06: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