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带着外商来下单 以为是大单,结果…… “我以后一定改过自新,诚信经商!”小伟悔恨地说道。 小伟是湖南人,一直在东阳经商。2020年的一天,小伟与小马见面谈生意。小马是一名翻译,协助一些外商在国内下单。 “小伟,你放心, P总(化名)说的这些品牌化妆品在P总国家很好卖,外包装我们会给你直接送到厂里,这单做成,肯定少不了你好处。”马翻译和P总信誓旦旦地对小伟承诺。
“好好好 ,我马上去租一个厂房,招一些员工,赶紧开始做起来。”小伟一想到马上能赚到钱,心里不禁窃喜。 “厂房最好偏僻点,毕竟这个商机那么大,越少人知道越好。包装我们会在凌晨或者晚上给你运过来,等一下给你样品,你一定要开足马力生产,发财的日子不远了。”马翻译叮嘱小伟道。 但当马翻译将样品交给小伟时,小伟嘀咕:“这是化妆品大牌,我认得,他们让我生产,却没有给我看过品牌授权,不知道会不会有事。”最终为了赚钱,小伟还是说服了自己。 小伟在村里租了一个仓库当厂房,并招聘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女同志开始生产。隔段时间,P总会叫一辆不固定牌号的小货车在晚上将已经印有某大牌商标的外包装运到厂房,小伟吩咐厂里工作人员将印有某知名品牌商标的包装套到生产好的腮红、唇彩等化妆品外,并予以打包销售。
没过多久,该厂就因群众举报,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并将相关证据移交公安机关,经查在该厂扣押到的侵权商品价值人民币五万六千余元。 小伟归案后供述称,是由外国人P总和马翻译指示他生产,当时有怀疑过,但是在利益面前就抱有侥幸心理。 后经公安机关继续侦查发现,指示小伟交易的P总和马翻译均使用的化名,联系电话也为空号,运送包装的小货车是临时从运货的雇车机构雇用,无法查实其他信息。小伟这才醒悟过来,被一时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害了自己啊。 近日,经义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小伟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义乌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检察官提醒 1、厂家在收到加工生产合作邀请时,特别是涉及某大牌产品,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否有相关品牌方的授权,在不确定该授权是否真实有效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咨询该品牌,一定要谨慎开展生产活动。 2、天上不会掉馅饼,厂家在确定开展合作时,一定要订立合同,尤其是合作方的真实情况,包括真实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有效信息。不要因为对方的国籍、籍贯、年龄、性别等原因掉以轻心。 3、在对方提出不符合常理的要求时,诸如:生产地址要隐蔽、参与生产的人员学历不能太高等,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有合理怀疑,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反映。 |
GMT+8, 2025-5-4 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