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气好,再加上高粱管理得当,亩产就能达到350多公斤。政府扶持力度大,粮食销路有着落,种粮也更有信心和动力了。”昨日,后宅街道西关田村种植大户孙建凤开心地说,眼下,已经有好几家酒厂联系他,准备预购这些高粱。 西关田村这块近百亩的土地,因土壤贫瘠,又无灌溉水源,原本是无人问津的荒废农田,后来后宅街道借“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东风,将土地统一流转给种粮大户,孙建凤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除了西关田村这块旱田外,孙建凤还承包了后宅辖区内岭脚、深塘下等村庄的600多亩地,按土壤质地分别用来种植荞麦和高粱。之前,这些土地大部分都被荒废闲置,经“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后,都成了种粮大户增收的“香饽饽”。 据悉,2019年以来,后宅街道以点带面促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不断加大粮食功能区“非粮化”整治力度,切实稳定和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为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今年以来,后宅街道按“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原则,做好“非粮化”整治的后半篇“文章”,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合力、有序推进、综合开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街道计划2021—2022年新建和提升高标准农田万亩以上,截至目前,前后傅、后余、马踏石、倪村等村已完成42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宅街道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说,下一步,该街道将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和支撑。 |
GMT+8, 2025-5-4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