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执行中,赤岸镇成立规划、用地报批、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集中攻坚等四大专班,分别牵头处理,结合《义乌市农村有机更新实施办法》及雅治街村发展规划,有重点、分区块、按步骤实施,坚持“一户一宅、分类处置、保护利用”的原则,规划垂直安置房167户、水平安置房48套、产权置换17户、社会认领7处,其中第一批28户农户已完成联审,进入选位阶段。 在雅治街村“微改造”过程中,赤岸镇注重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不改变建筑本体位置,不移动宅基地边界。目前,朱氏宗祠、朱献文故居等7处历史建筑已完成修缮,光裕堂、种德堂等8处历史建筑已完成招标并进场施工。在尊重村落肌理的基础上,雅治街村“微改造”中,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在新与旧、住与游、历史与未来中找到平衡点。 老化改造、环境整治、停车设施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绿化景观提升……“微改造”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补充,赤岸镇从细枝末节着手,分老街建筑立面及2条旅游线路景观更新、2幢建筑原址拆建、5大迁建组团更新、20余处历史建筑修复、原有建筑功能更新、多元空间更新等6种模式,优先满足村民生活便利性,最大限度满足村游线路休闲性。 结合千年古村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雅治街村整合古月桥、朝阳水库等旅游资源,深挖“历史文化+”的各种可能性,探索“养居一体化”理念下的“乡旅4.0模式”,形成主题片区、实现差异化乡旅发展格局。目前,由村内乡贤牵头成立的剪纸工作室,朱新奇、朱奎荣木雕工作室将陆续引入。此外,还将融入新型业态,腾出空间用于非遗馆展示、工匠技艺体验、民俗科普教育,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提升历史建筑的文化品位和市场的美誉度。 针对“微改造”相关的村务事项,村民还能通过“指尖”实现小微权力的一键监督。截至9月中旬,赤岸镇43个村(社)1.06万人活跃在“钉办”工作群,这意味着每一户农户至少有1人参与全镇数字化治理。雅治街村的村民每周都能在手机上收到村庄的电影预告,游客通过文化礼堂的投影仪展示,浏览村庄历史、景点分布,增强历史文化的知识性、趣味性、时尚性,让历史典故、民俗礼仪、传统道德规范等更为人们喜闻乐见。 在“分类改造+文保修缮+产业培植+数字治理”农村“微改造”行动中,曾经“规划无依据、布局不合理、效益不平衡”的雅治街村,目前正向“空间优化、产业融合、效益兼顾”设计迈进,实现传统村落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赤岸镇以农房更新改造为契机,通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与保留乡村风貌,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更好地传承文化、延续历史,开辟出一条传统村落建设发展的新路径。 |
GMT+8, 2025-5-4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