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家长放心,强身有我;请凤林王氏放心,强族有我……”10月3日上午,在稠江街道凤林曲江祠奖学十周年纪念活动仪式上,省特级教师、义乌市新丝路学校校长王鸿引领稠江街道19位优秀学子宣誓,铿锵的声音飘向村内外。 当日上午,义乌江湾曲江祠内喜气洋洋。王露雯、王正凯、王宇航、王宇宁等19位分别考入浙江大学和义乌中学的学生,端坐在第一排,认真聆听着致辞、贺信;接着,优秀学子代表发言,获奖家长代表发言,宗亲代表讲话……场上气氛热烈;来自全国各地的凤林后裔齐聚一堂,共祝优秀学子金榜题名,喜获奖项。 义乌素有“小邹鲁”之称,自古重视文化教育,优学褒奖、助学成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义乌建立“何菁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在学习和教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教师各十名。而具有诗礼传家、崇学重教传统的凤林王氏,长期来将崇文尚学放在重要位置,设立奖学金重奖优秀学子。2011年10月底,凤林王曲江教育基金会设立,参会人员带头捐款40余万元,确定奖学范围、对象和标准。如本族优秀学子,高考入学十大名校,奖励标准5000元;中考入学金华市八大重点高中,奖励标准3000元。后曲江理事会根据学子所考学校不同,继而提高奖励数额,奖学项目扩至国际名校的硕士、博士,如考入国际名牌大学采取定向发放,奖励金额最高奖达10万元。 “3年前曾站在这里,羡慕地看着学长们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今天,经历着一个月的大学生活,心里很不平静,我唯有发奋学习,早日成才,报效国家。”已进入浙江大学学习的王露雯,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勇义,今年,他的两个双胞胎儿子王宇宁、王宇讯考入义乌中学。仪式上,王勇义夫妻俩毅然将所获的9800元奖学金(实际奖励1万元),返捐给凤林王曲江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更多优秀学子。一千、两千、三千、一万……王泰哲、王子吟、王天择、王凤鸣、王晋福纷纷在捐赠名单上签字。他们说,这是自己为教育奉献的一份心意,旨在营造更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 |
GMT+8, 2025-5-4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