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骆统:临行三拜谢母恩

2021-10-12 09:45

摘要: 骆统(193-228年),字公绪,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不仅曾参与过夷陵之战,也成功抵御了曹魏大军的来袭,因战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 骆统之父骆俊,年轻时在 ...

骆统(193-228年),字公绪,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不仅曾参与过夷陵之战,也成功抵御了曹魏大军的来袭,因战功迁偏将军,封新阳亭侯,任濡须督。

骆统之父骆俊,年轻时在会稽郡当小吏,太守见他精通经史,又懂军事韬略,对他特别器重,随时留心观察,认为其人品才干正是朝廷要求征拔茂才的最佳人选,于是按照惯例向皇上举荐骆俊为“孝廉”,补尚书郎,官至陈国相,励精图治,深受民众爱戴。

《汉书·武帝纪》:“孝谓曰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根据儒家的思想,强调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成为汉代察举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典型科目。

当时,正值袁术冒用帝王的称号,因受曹操、袁绍攻击,天下鼎沸,群贼并起,奸恶的人向四方传布散发。骆俊一方面奖励生产,养济百姓,灾害不生,每年粮食取得丰收;另一方面,整顿军纪,严厉威武,保护疆境,贼不敢进犯。后来,袁术军队发生饥荒,就向骆俊借粮。骆俊痛恨袁术为人,拒绝借粮,袁术大怒,就秘密派遣杀手张闿将其杀害。

建安四年,骆统母亲改嫁给华歆,骆统当时8岁,自谋独立,不随继父生活,于是与亲戚一道回到乌伤。他的母亲来送别,骆统向母亲跪地三拜,说了声:“母亲,请多保重,我走了。”母亲跟在车后边哭边留,但是骆统上车后,脸朝前而不往后望,赶车的人说:“夫人还在那里。”骆统说:“我不想增添母亲更多的思念和悲伤,所以不回头看她。” 正如《孝经》所言:孝子之事亲也。礼卑伏如下仆,情委婉如小儿。

那年,金华发生自然灾害,饥荒严重,乡里及远方来的人大多生活困顿。骆统家境相对比较殷实,但他看到这个情景,心里非常难受,常常把自己的饭菜送给他人,自己节衣缩食,不到一个月,人就瘦了一圈。他的姐姐仁爱有德行,守寡无儿回到娘家,看到骆统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骆统说:“老百姓连糟糠都不能吃饱,我哪来心思自己一个人吃饱,我着急,我发愁啊!”他的姐姐说:“真是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而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于是,她就将自己的粮食给了骆统,又将此事告知母亲,于是他的母亲拿出家里屯粮,叫人分发施舍,救济灾民。骆统心地纯善,急人所难,先人后己,惠泽百姓的名声显扬。

建安十七年,孙权以讨虏将军身份兼任会稽太守,骆统时年20岁,被试用为乌程(吴兴)国相。他为人正直,政绩明显,乌程百姓超过万户,都赞叹他能仁惠治理。孙权嘉奖他,召他为功曹,代行骑都尉,后随大都督陆逊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升任偏将军。

骆统主张“以德亲百姓,以仁治天下,以勤政取信于百姓”。多次劝谏主上,陈述有益时政的见解,前后上奏书数十次,所说的情况和建议都很有道理。如江东征税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户减少,提了八条建议,又称“兴吴八谏”,其中在行文之首就开宗明义提出:“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是故福由民殖,德俟民茂,义以民行,而后以六兴举之,六者既备,然后应天受祚,保族宜邦。”还有,招募的措施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容易使百姓产生叛离之心,应当急切绝止,孙权与他反复辩证,最后还是按骆统的意见处置。

特别是同僚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以后,经常宣扬诸葛亮治国有方。孙权心中大为不悦,又担心最终不能为自己所用,后来发生了暨艳谋反未遂之事,一些人趁机谗害张温。孙权即把他削职为民。当时无人敢为其说话,只有骆统认为张温获罪,其因在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完全是小人谗言毁誉、君王缺乏明察的结果,虽然没有采纳谏言,但其在孙权面前为“张温已受坐获罪,独行在前,我也愿受耻,罢官革职在后”的陈情“抗辩掏心”之义举,广受褒扬。1998年,《人民日报》外文版图文并茂地刊文赞美他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并称誉他是忠孝的典范。

不良体态正悄悄损害你的健康  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室在鸡鸣山社区成立  喜迎宾朋 共襄盛会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平安建设为群众幸福“加码”  义亭镇开展“四大行动”构筑基层治理“平安堡垒”  

义乌网

GMT+8, 2025-5-4 08: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