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城西街道七一村的洪金芝,用她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什么是孝顺”。 2010年的一天,婆婆朱淑贞突然左半身不能动弹,经医生诊断为中风。虽几经治理,但依然落下半身不遂、左手左脚失去功能的后遗症。从那以后,朱淑贞在生活方面丧失了自理能力。 丈夫何旭刚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上面三个姐姐都已出嫁。照料老人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到了洪金芝的肩上。洪金芝从小生长在农村,和千千万万普通的农村妇女一样,她朴实、勤劳、善良。公公年事已高,又有气管炎、糖尿病,如今婆婆身体又出现这样的状况。洪金芝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好好对待婆婆,提高她的晚年生活质量。从那以后,每天六点天蒙蒙亮时,婆婆的房间里必定会出现洪金芝的身影。她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服侍婆婆上洗手间。为了防止婆婆得湿疹,十几年来不让婆婆穿尿裤。床上有了大小便,洪金芝从不嫌脏不嫌累,总会第一时间给老人清洗并换上干净衣物和床单。每天到了饭点做好饭菜,先给婆婆喂完饭前药,再端上饭菜给婆婆吃。 尽管要照顾婆婆,洪金芝还是把家里打扫得井井有条。“婆婆生病之后,刚好小女儿1周岁多。”洪金芝回忆道,那时候丈夫上班,她一个人在家一边照顾婆婆,一边带年幼的孩子。“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老人转,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下午还要接上小学的大女儿。”扫地、刷锅、洗碗、洗衣服、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洪金芝的每一天都在这样的繁忙中度过。 照顾老人尤其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随着年龄增大,婆婆的牙几乎掉光了,刻意为牙口不好的婆婆将饭菜煮得软烂。婆婆半夜上厕所,就特意在婆婆床头装了铃铛,只要一听到铃声呼叫,她立马起来搀扶她上厕所,习惯之后,没有听到铃声她也会在凌晨1点自然苏醒。 人们常说,老人过冬是个坎。考虑到婆婆怕冷,每年一入冬,洪金芝就把老人的床铺多垫几床柔软的被褥,并且会频繁地看望老人,以免老人大小便清理不及时而受凉。 采访当天,老人的三女儿何春英来看朱淑贞,她一提起弟媳洪金芝就直夸:“弟媳比我们这些亲闺女还好,每天悉心照顾母亲,老人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 说起妻子洪金芝,何旭刚脸上就会浮现出幸福的笑容。他动容地说,自己白天要上班,照料老母亲的事情就由妻子来承担。最让他感动的是,老母亲瘫痪在床十年,在妻子的悉心照顾下,迄今都没有生过一次病,即便是感冒发烧也很少有。母亲一百四五十斤的体重,作为男人每次将她从轮椅抱上床都吃力,何旭刚无法想象平常自己不在家时,妻子是如何用柔弱的肩膀扛起母亲的。并且,他从未听到她一句怨言。 十几年来,为了照顾婆婆朱淑贞,洪金芝很少出远门,平时走亲戚也是匆匆去匆匆回;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安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村民们曾好奇地对洪金芝说:“你只是儿媳妇,又不是女儿,把自己整那么累何必呢?”每到这时,洪金芝淡淡一笑说:“这是儿媳妇应该做的。” 洪金芝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做出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是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中做到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使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在和邻里亲朋的交往中,她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她的这些朴实情怀,影响了村民,激励了他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像洪金芝一样,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将永久传承。 |
GMT+8, 2025-5-7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