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差点就上当了!”昨日,在义乌开办五金企业的龚某说起前几天发生的事情,还心有余悸。 那天傍晚,龚某收到了一条短信。对方自称是某街道领导,并要求加其微信“生活号”。龚某想都没想就添加了,看到对方微信头像用的的确是该领导的照片,便信了。“近期各方面都顺利吧”“工作上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和我沟通”……面对热情的“领导”,龚某受宠若惊,还约好次日见面详谈。 “在忙吗?”第二天一早,“领导”再次用微信给龚某发消息,龚某随即询问“领导”何时在办公室。这时,“领导”则以“要陪上级下基层,走不开”为由扯开话题,并说“有点急事想麻烦你代劳下”。“领导”开口,龚某岂能不答应。“这是私人事情,一定要低调处理,不要张扬”,“领导”嘱咐道。接着又说,是亲戚向其借款,想以龚某名义给他亲戚,方便日后要回。龚某不敢怠慢,连忙问“要多少”。 “20万”,龚某一看这个数目,顿感事有蹊跷。冷静下来后,龚某给经常来企业开展反诈宣传的派出所民警打了电话,“我好像碰到骗子了”。 后经民警查实,向龚某“要钱”的“领导”就是骗子。 |
GMT+8, 2025-5-13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