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新闻 查看内容

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市人大代表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摘要

2022-1-25 13:37

摘要: 市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抢占制高点 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黄昌文代表提出,受疫情影响,贸易方式和渠道已发生较大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市场经营户必走之路。直播、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为市场转型 ...


市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抢占制高点 促进市场持续繁荣

黄昌文代表提出,受疫情影响,贸易方式和渠道已发生较大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市场经营户必走之路。直播、跨境电商行业迅猛发展,为市场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建议根据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市场经营户的实际需求,提早谋划布局新业态生态圈。引进专业的直播运维机构,加强与直播平台合作,在市场内设立跨境电商选品中心等场所,共同打造直播产业基地。进一步发挥义乌市场行业供应链优势,引进适合市场发展的跨境电商企业和孵化平台。加大与国内外高校合作,打造产业设计研发中心,为市场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市场转型升级。作为线上贸易平台,Chinagoods平台为市场经营户带来贸易机会的同时,为货款结汇、资金周转提供安全保障和便利服务,建议加大平台推广、研发力度,推出更好的服务产品,进一步完善线上全链条服务体系。

胡洁代表提出,对于制造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经途径。要以数字化改革赋能传统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助力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激发企业培育品牌内生动力,培育一批标杆企业。要深入推进具备条件的企业重组股改上市工作,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发挥上市公司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人才“引育留”生态圈,为企业数字化提升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何杰代表提出,新产品研发快、更迭快,逐步成为世界小商品时尚的“风向标”,呈现出义乌城市向贸易发展更高层级的平台型城市发展之趋势。要深度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搭建义乌IP产业链服务基地,赋能义乌小商品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吸纳全国乃至全球的商业精英汇聚义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要发挥我市商品供应链资源优势,整合产销、物流仓储一站式服务,打造成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管理集成服务提供商。

曹小明代表提出,庞大的小商品市场,发达的物流体系,敏锐的市场信息等条件是义乌市场转型发展的优势,建议组织构建创意产业园,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进驻义乌、联合知名院校设计类专业的人员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方案等形式,或者向企业推送设计类人才,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倡导小微企业重组集中经营,产生集聚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助力义乌市场持续发展。

谢清满、王旭红等代表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迭代放大义乌市场优势,加快打造小商品贸易枢纽,促进义乌市场持续繁荣。要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和市场端平台化服务体系,促进和带动内循环经济发展,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外循环的经济活动的竞争力。

走好共富路 展现更大作为

胡红英代表提出,共同富裕已然成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举措,谋篇高瞻远瞩,布局大气磅礴。义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工作重点在上溪、大陈、义亭、赤岸四个镇。“一镇一策”量身定制独具特色镇域发展方案和打造系列有效的扶持“工具箱”,推动四个镇跨越式发展,是义乌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正确方向。围绕缩小城乡差距,建议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市场和制造升级,迭代升级“义乌市场+全国产业带”共同富裕协作发展模式,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工业大平台,做好全域高质量发展这个大蛋糕的同时,做大乡村振兴蛋糕,系统实施土地盘活、区块开发、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公共设施、民生福祉等项目。

朱庆宝代表提出,2021年,我市被列入缩小城乡差距领域试点。因此,义乌应该率先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加强产业融合的集约型村庄建设,坚持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强化农村数字赋能和品牌赋能。建议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步伐,在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建立区域间、城乡间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的制度,盘活农村的土地资源;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对农村发展所需“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快“三农”数字化改革,充分用好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让更多数字“三农”多跨应用场景在农村落地;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打造“品字标”义乌农产品牌,培育义乌农产品地理标志。

王晋民代表提出,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的义乌,要在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方面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建议要推进小城镇、农村中心村的改造,以卫星城镇建设为思路,集聚城市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形成“热带雨林式”的繁盛生态;要重视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布局,提升各个区域空间的发展活力和发展效能;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发挥产业的集聚规模效应,用特色产业赋能乡村;要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体构建城乡全域覆盖、人群精准识别、情况动态监测、服务有效配套、帮扶直达到位的应用场景,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

傅凤丽代表提出,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农村,建议要建立农村青年干部梯队,长期持续输送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部。在我市“一村一青年委员”全覆盖的工作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青年干部培养组织体系,在政治、经济、生活、干事创业容错等方面建立机制,形成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和工作氛围;进一步重视能力培养建设,紧扣中心开展指导培训,提升农村青年干部推动共同富裕的理念和能力;进一步探索建立市场化支持平台,引导广大企业和市场主体投身农村共同富裕建设主战场,增强农村青年干部借助发挥市场力量的理念和能力,助力实现农村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协同发展的共同富裕美好未来。

聚焦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刘勤代表提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日前,我市在推进无障碍工作的进程中,已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进社区及部分重要公共服务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为进一步打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品质,建议成立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多部门定期联席会议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无障碍城市建设存在的重大事项;统筹好无障碍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强化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和运行监督指导,将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在建和改建项目中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充分利用新媒体普及全社会对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认知度,营造“建设无障碍城市,方便你我他”良好社会氛围。

朱健波代表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有的农村基础医疗服务已不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建议进行“线下线上”融合,开展常见病现场诊治,借助医疗巡回车,配备血糖仪、心电图等常规检查设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用药品和辅助诊疗设施,为群众提供诊疗全流程服务。对部分现场暂时不能提供药品的患者,通过“云药房”在线开方,药品通过快递或医疗车的形式配送到患者家中。夯实公共服务基础,为基层提供数字化医疗服务,让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医疗需求,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高效应对突发性疾病,提高疫情防控响应速度。加大对乡镇群众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治未病、未病先治、健康养生等理念。

方春山代表提出,停车难的问题是义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居民小区原有车位配建标准较低和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形成并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民生问题。他认为共享开放停车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情系民生的话题,建议全面梳理停车问题突出的写字楼、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停车需求状况,调研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供给状况,并按照“一区域一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区停车资源共享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建立协调制度;按照本市统一规定,制定有关具体实施办法,通过公开招标或直接委托方式,确定第三方企业,配合区域管辖单位即街镇建立停车共享协商机制,对接停车共享供需双方,并可通过本市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具体开展停车共享经营服务,组织供需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马艳代表提出,开展未来社区建设,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未来社区,既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必然需要,也是满足我市群众向往的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产业创新工程。如何高质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建议完善现代化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在社区公共服务政策支持、项目规划、资源筹措等方面向社区倾斜与保护,形成我市的社区公共服务标准,支撑未来社区建设的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规划好未来社区一站式生活服务的邻里中心空间,重视邻里互助服务,弘扬帮贫济困、扶弱助残、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构建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全面融合和赋能九大场景,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提供居民服务,增强未来社区里居家养老、儿童暂托等服务功能。
“育婴能手”比拼技能  多元服务 传递温暖  提升夏夜经济新体验 21路“美食巴士”全新亮相  无袖款夏装热销  吕成均:一杆秤背后的千钧诚信  

义乌网

GMT+8, 2025-7-2 09: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