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淳朴大美后山村 新老迭代续传承

2022-5-1 08:30

摘要: 曾有老屋,立于山水之间,鳞次栉比的屋檐构成一幅悠远静默的画卷;今有新楼,排列成崭新的瓦舍,古雅端庄的乡村小院在流动中绽放着生机和活力。 放在10多年前,这样的清新气象,赤岸镇后山村的老百姓是不敢想象的。 ...


曾有老屋,立于山水之间,鳞次栉比的屋檐构成一幅悠远静默的画卷;今有新楼,排列成崭新的瓦舍,古雅端庄的乡村小院在流动中绽放着生机和活力。

放在10多年前,这样的清新气象,赤岸镇后山村的老百姓是不敢想象的。敢于挑战好奇心,乐于汲取传统精髓,善于传承先人的优良品质,后山村在迭代中前进,在思考中奋进,在一次次尝试中创新,才有了如今的后山,才有了保留老村记忆、凝聚村庄故事的新文化礼堂。

老村在发展中蝶变

光是看现在的后山村,你一定猜不到它曾经的模样。不过,村内任何一位青壮年或老人,都能给你诉说一二。“村文化礼堂这栋楼的位置,以前杵着几栋土房子,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过去在后龙溪摸鱼捉虾,好自在,如今这儿也变成了一处村景。”点滴童趣与故事,爬满了后山村的每个角落,老村的样子像个幻影,重叠于新村的砖瓦之间,令人唏嘘。

后山村坐落于金义东公路和义武公路交叉口,交通便捷,风景旖旎。整个村庄背依青山、绿水,村前有后龙溪流淌,村后屹立着牛背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派秀丽的田园风光。十多年前,小村的生产企业与仓库开始增多,手套加工、纸箱纸盒产业发展迅速。由此带来的,是外来人口增多,是村庄环境压力倍增。2008年,后山村启动旧村改造,于是,河流改道、卫生整治、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一系列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后山村进入了一段时间的阵痛期。

“村里要发展,我们也要生活,这是并行不悖的。”对村民们来说,只要能过上好日子,阵痛期也不算难熬。但,看着一栋栋旧房被拆除,熟悉的环境变了模样,不舍的情绪充斥在群众心里。

但当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村民过上了曾经不敢想象的新农村生活,这份不舍瞬间化为了展望与憧憬。“第一次住上新房,这楼房真好看,住着真舒服。”到如今,村内建起的新房足有90多栋。“我们村本地人口300多人,外来人口足有500多,出租的楼房给大家带来了收入,也带来了共富的希望。”后山村党支部书记冯泽权说。

礼堂凝聚村庄故事

“我们村百姓很淳朴、善良,过去,村里没有老祠堂也没有文化礼堂,小小的村庄,贫瘠的文化生活,却让良善的个性传承深远。”冯泽权话语间透着自豪。

多少年来,后山村的百姓们在没有文化礼堂的日子里互相勉励,逐渐养成了“以孝侍双亲,以悌待夫妇兄妹”的家风家训。2021年初,新建的后山村文化礼堂投入使用,这些流于百姓口中的村史村情、好人好事、良好家风、姓氏渊源,终于被刻印成了文字,展示在文化礼堂大厅中。

文艺汇演区、儿童玩乐区、演讲会议区、村史展示区……新礼堂的建成,将所有功能区一口气补全,甚至挖掘了许多百姓不知道的村庄故事,冯泽权对此感慨颇多。在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前,冯泽权是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队的队员,参加过许多救援任务。同时,他酷爱摄影,十多年来,无论是对村里的道路、房屋、后龙溪的变化,还是对村民们生产生活的画面,他都用相机保存了下来。而今,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一心一意为村里付出。“这是我在2009年拍的村貌,这张是去年航拍的村景。”细数村办公室电脑里的照片,冯泽权如数家珍。也正因这份记录,后山村拆迁拆后的村容村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煤油灯,是老古董了。”文化礼堂内,一位老者对着一排老古董娓娓道来。纺织的工具、煤油灯具、竹篮、锅铲……老村的消逝并没带走这些有趣的老古董,他们被完好保存下来,供村民观赏与追忆。

礼堂大厅中,有一面“微笑墙”,老人、孩子、青年的笑容特写在镜头前肆意地绽放,就像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后山村幸福美满的大家庭的故事。“拍这些照片的时候很有意思,我都是抓拍的,很巧的是,大家见到我都笑容满面。”冯泽权说。

在传承中展望未来

曾经的后山,充满古韵与雅致,阳光下的石头房墙上斑驳的树影摇晃,微风一吹,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而今的后山,新房的小院里铺满了青草,摆一张躺椅,仿佛置身西方的美丽田园。

后山村有一处古迹——两块用于插旗的石头,即便村庄拆建,这两块石头依然保存完好。关于它们有一个故事传说。相传,历史上虽然有戚继光在其他地方练兵的说法,却没有记载戚继光在浙江期间的大本营在什么地方。戚继光在浙江十几年,每次出征都回到浙江,可见,浙江是他的根据地,不过,他们是在什么地方休整和训练的呢?

从后山村冯氏宗谱里查询得知,在嘉靖元年至嘉靖二十年之间,有一位一直帮戚继光带兵的冯子明。那时,后山村的父老乡亲在冯子明的带领下,一直追随戚继光平定倭寇。在那期间,冯氏宗谱记载的类似冯子明这样的人有近50人。“戚继光当时在后山的全方位军需建设,规模之大,功能之全,是他驻扎后山的有力佐证,现在这两块练兵石依然在这里,我们也会一直保存下去的。”冯泽权说,无论村庄更替,世事轮回,这份对先人的尊重与敬仰不会消失。

走在后山村的街道上,一侧是清澈的后龙溪潺潺流过,一侧是崭新的楼房院落别致。这几年,后山村积极与华统、水务集团等对接消薄项目,村集体收入至少每年有50万元以上。最近,冯泽权又在紧盯村内天然气安装工程。望着这片亲切的土地,冯泽权的心里有无数的想法,“我们就想依托美丽庭院的建设,通过四网合一的接入,争取打造一个未来乡村。”这是一个村书记对村庄未来的展望。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0 16: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