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皖南,总会发现很多院落里有天井。 那些被四方屋檐夹出来的天井,下面多半放着一口圆形水缸。天井为方,水缸为圆,从上天的视角来看这样的院落,竟然有着出奇的美感。 想来,中国古人是浪漫的。他们从不忘记与外界的交流,留一方天井,目的是观云读月,也望鸟展翅翱翔,听风吹过屋檐的声音;天井的下方置一口水缸,不必仰望,即可把远天之上的鸟和云朵乃至日月都储存在一方明晃晃的水中,智慧高妙。 在吾乡,一处清末老建筑中,也有天井,四水归堂的院子,上面覆以铁丝网,网的下方坠着铃铛,倒是十分别致。我以为铃铛是风吹来叮咚作响的作用,实则不然,主人让我仔细观看那些铃铛,铃铛为铜质,一般的风是吹不动它的。原来,这座院落的旧主人是一位富商,天井上方覆以铁丝网,是防止盗贼进入院子里,那些铃铛是盗贼触碰铁网之后的预警器物。这样想来,暗暗赞叹,铁丝网有大面积的孔,不妨碍仰望天空,雨雪落下,亦不会阻隔,季节带给院主人的每一缕消息都没有错过,又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实在是让人佩服。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天井的存在,是让屋檐下的一方烟火有它通畅的出路。炊烟袅袅,草木灰的燃烧物从烟囱里窜出来,瞬间烟消云散。而灶釜里的饭菜香,多半是通过窗户和天井飘出来,透露着这户人家美好的秘密。所以,天井有时候又像是大口径的烟囱,飘出来的是人间烟火气。 在徽州的一方宅院内,天井狭长,并不方正。我向来喜欢徽州建筑,门脸小,而进得门去,豁然开朗,天井带给人的光亮感,那一方狭长却开阔的天光令人陶醉。若偏巧是在秋天,光景就更美了。天井上方天空湛蓝,远处如逗点一样的鸟雀,空气里飘来果香,还有晒秋场上农作物丰收的气息杂糅在一起,通过天井将讯息传递给里面的人,外面已是秋景醉人了。 也有很多人喜欢春日的天井。细雨蒙蒙,沐湿了屋檐,檐下,一两只不急着飞走的鸟雀在东张西望。人们有时会在天井的水缸前撒一些谷物,引得鸟雀飞来,欣然啄食。有鸟的宅院,悠闲清雅,主人也多了几许闲适气。 坐在天井观月,别有意趣。月亮慢慢爬上来时,搬条竹椅,坐在天井里,一边赏月,一边吃茶,兴头来了,饮一杯酒也是不错的。遥远的天宇,总能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优美的夜幕,是要搭配天井来看的,当然疏窗亦可,但不如天井尺寸得宜。仔细想来,“天井”的命名也是很有意思的,岂不就是望天之井?星河缥缈、星辉万里,而天井里的人家只撷取一“井”之域,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意思。 建筑,有时候反映的也是人的性格。南方人的院落小,四侧建筑的合围之处,曰“天井”;到了北方,几乎很少有天井,多以四合院为主。四合院里的那片开阔的天际线,好似大块文章;南方建筑里的天井,则好比是小品文。南方人的细腻温婉,恰好以天井来衬托;北方人的大开大合,又需要以四合院来表达。心宽则屋宽,心思细腻则屋檐婉约,毕竟是人造就了建筑,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人的代言。 摘自《朝花时文》 李丹崖 |
GMT+8, 2025-5-10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