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新学期即将来临。面对马上要结束的假期,有的孩子还“玩兴正浓”,沉浸在浓浓的暑假氛围中不能自拔。 入园的小朋友哭哭啼啼不想离家,小学生不愿早起,中学生情绪低落……伴随着开学的临近,还有不少学生开始出现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 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这样下去,开学了怎么办呀? 义乌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方向明认为,经过漫长的暑期生活,许多同学在暑期中尽情玩耍,使自身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即将来临的紧张学习节奏落差较大,这样一紧一松,缺少缓解与过渡,因过于快速改变,人在生理上不容易适应,心理上也难以接受,这就容易产生“开学综合征”。 家长催促让孩子烦躁,却收效甚微 新学期在即,催孩子收心是很多家长在开学前的“必修课”。可很多家长只是一味叮嘱孩子收心别懒散,催促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却往往被孩子一句“我知道了”挡了回来,让开学前的准备变成了走过场。 小学生思雨(化名)开学就上五年级了,每到开学前都会被爸妈无数遍提醒:“马上开学了,作业写好了吗?手机游戏不能再玩了……” 这些天,思雨的妈妈开始“对账”假期作业表,一项一项催促他补齐落下的作业。思雨说,开学前十来天,每天都听到爸妈重复啰唆的话,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好像脑袋里只有“准备开学”这一件事。思雨每次都以“我知道了”给挡回去。 面对儿子的不满,思雨妈妈也很无奈,开学前叮嘱他收心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可是不管嘱咐多少遍,孩子在行动上还是慢条斯理,甚至半天只写了两条作业,好像不到开学就完成不了。思雨妈妈苦恼地说:“孩子开学前收心这件事总是做不好,我们干着急,非要等到把孩子送到老师那儿才能见到效果,这到底该怎么办?” 对此,方向明建议,开学前的收心准备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配合,不能简单认为是家长动嘴提醒、孩子付诸行动,这样通常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的唠叨、命令式的话语等反而更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建议家长改变“高高在上”的家长形象,转变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将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例如自己也放下手机专心看书、工作,也积极完成预定目标等,陪着孩子一起读书、锻炼、早睡早起等,和孩子保持步调一致、做好榜样。 即将踏入新校园,幼升小的孩子脾气暴躁 “妈妈,我一点也不想去上学,我们快点回老家可以吗?”每次方女士下班回家的时候,都能听到即将上小学的儿子轩轩(化名)的请求。 今年暑假,因为工作的原因,方女士不得不搬到了离老家很远的新城市。为了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轩轩也跟随他们离开了熟悉的老家。 “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一直挺积极的,每天放学回来都很期待第二天去上学,不去上学的日子反而很失落。他在家也很自律,爱看书、爱思考,当时觉得以后这孩子上学肯定不用操心。”方女士说,幼儿园毕业时,轩轩知道要和小伙伴们分开了,但他也只是难过了一下,也没有说不愿意去上学。但自从得知不回老家上学后,他就开始天天闹脾气,总是说不想上学、做题好难,每天看书、学习的好习惯也丢了。一让他看书,他就是各种坐不住,吵吵闹闹要下楼玩。 对此,方女士感到既疑惑又焦虑:原本喜爱上学的孩子,怎么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在方女士看来,一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开始阶段,起点决定终点,养成好的习惯非常重要,能影响孩子一生;一旦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可就很难改了。 方向明表示,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家长的幼小衔接,家长更应该做好陪伴、支持、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积极主动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他建议,家长可以有意识帮助孩子了解、熟悉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新伙伴,帮助他消除恐惧。正确面对孩子可能会出现的“上课坐不住、听课不认真、作业不会写”等普遍问题,多交流、多鼓励,避免发火、打骂等情况。不要经常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以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原先的兴趣、特长和爱好不必因为进入小学而取消,鼓励和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暑期里拖延懒散,开学时却悔不当初 16岁的女孩俊霞(化名)本来成绩优异,但有文理偏科现象。进入高中后,随着理科难度加大,成绩明显下滑,在年级里处于中等位置。暑假到来后,对自己要求严苛的俊霞制定了严格的成绩提高计划,希望能利用放假时间查漏补缺,在新学期一鸣惊人。 假期里,坚持了一段时间的俊霞发现自己的进步并不明显,本来就有些丧气的她,产生了“反正时间还多,干脆慢慢来”的想法,于是,俊霞慢慢产生了惰性,之后的日子里,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完全松懈了。 随着开学日期的临近,俊霞产生了剧烈的“悔不当初”心理,发现自己的拖延懒散导致原本的计划执行度近乎为零,因此陷入无尽的后悔和懊恼中,并担心开学后跟不上学习节奏或被其他同学反超,因而变得更加焦虑。连日来,俊霞还出现了严重的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爱哭易怒等情况。 方向明表示,这是典型的“开学综合征”,一般会出现在开学前一两个星期。孩子在心理上可能表现为焦虑、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厌学、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生理上会出现失眠、嗜睡、心悸胸闷、恶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以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等。面对开学综合征,孩子和家长都不必太过焦虑,尤其是家长,更要注重自身的方式方法和心态,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孩子一起回归好的状态。 为你支几招,让孩子顺利收心 暑假作业一拖再拖,孩子的心一散再散,或许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反复催促,而是要贴心帮助孩子收心。 新学期即将到来,如何让孩子“收心”呢?方向明给广大学生和家长们支了几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提前调整规律作息。临近开学,孩子的作息应该提前进行调整,尽量与学校时间同步,逐步增加学习时间,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娱乐时间,提前让孩子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 2.制定详细可行的新学期计划。孩子和家长可以共同商议并确立新学期的目标和计划,具体分解不同阶段的小目标,从开学前就开始实施,慢慢走上正轨。 3.家长避免错误的教育引导。要避免“该收心了”“开学看你怎么办”的紧箍咒式收心,以及没收孩子的电子产品、玩具、课外书等断崖式收心等方式,而是要引导孩子循序渐进自我调整。 4.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千万不要在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补作业。建议家长和孩子提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以便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还未完成的暑假作业。 5.营造开学的仪式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新学期的学习用品、书籍等,给孩子营造开学的庄重仪式感,用良好的开端开启崭新的学习之旅。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离不开家长的陪伴与监督,所以开学前的这段时间,提前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能帮孩子摆脱“开学综合征”,更好地迎接新学期的生活! |
GMT+8, 2025-7-10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