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成功开展一例胸腔镜下经剑突下入路的全胸腺切除术,在不损伤胸部组织的情况下,通过三个小孔,成功为一名28岁年轻小伙解决“心头”大患。 28岁的小石两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有纵膈肿物,直径约2.9cm。两年来,小石一直定期随访。但今年7月中旬的复查中,发现前上纵膈胸腺区有一团片状稍高密度影,范围约51×26mm,考虑为胸腺瘤。这对小石一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医生介绍,虽然目前并无症状,但如果肿瘤继续变大,将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影响正常脏器功能,危害健康生活,需立即手术切除。面对此情况,小石一家急切想要手术,听闻杭州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占晓洪对于此类手术有丰富临床经验,遂慕名前来就诊。 据悉,纵隔肿瘤的手术方式有传统开胸手术及经改良后的微创经胸腔镜手术。传统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等开胸手术对患者伤害大,存在胸骨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术后伤口疼痛也比较剧烈。发展为微创胸腔镜经胸手术后,患者胸部伤口疼痛仍存在,且会影响呼吸。 考虑患者十分年轻,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提高其今后生活质量,占晓洪带领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再次仔细研究病例,最终决定为其开展微创胸腔镜下经剑突下入路完成全胸腺切除。该手术颠覆了原有的胸部手术概念,不在胸部做任何切口,只需3个直径约0.5-2cm的小孔即可完成手术,不损伤胸部组织,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和清扫范围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对肋间神经、胸壁组织神经的损伤,保证胸壁完整性,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保护呼吸功能,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在完善一系列术前准备后,由占晓洪主刀、刁俊生副主任医师配合的手术正式开始。心胸外科团队与麻醉团队紧密配合,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患者胸腺完整切除,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小石转入ICU作进一步观察。术后第二天,小石恢复良好,未出现手术并发症,转入心胸外科普通病房。经过四天的对症治疗及优质护理,通过肺部CT显示,小石术后情况良好,伤口愈合良好,可出院休养,但后续仍需定期复查。 占晓洪表示,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出现的胸腔镜手术新入路。该术式与传统的正劈胸骨和经胸腔镜手术相比有很多优势,如:腹部切口无骨性结构弹性大,可以取出较大肿瘤,手术出血少,视野开阔,可以兼顾左右纵膈,清扫纵膈组织方便、高效,无死角;避免手术对肋间神经和肌肉等胸壁组织的损伤,可减轻术后疼痛,较好保持胸壁完整性,降低术后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同时缩短胸管留置体内的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复发风险,真正体现了微创胸外科技术的优势。 •胸腺瘤小科普 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但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会出现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等。 胸腺瘤一经诊断,瘤体小于10mm可以定期复查,如大于10mm应外科手术切除。无论良性或恶性胸腺瘤都应尽早切除。 该病目前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同时应注意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应积极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 |
GMT+8, 2025-7-3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