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义乌论坛新闻热点 查看内容

又实又稳下好社保参保“三步棋” 让在义农民工更有归属感

2022-12-12 08:54

摘要: 近年来,我市将农民工群体作为共同富裕的重点关注对象,下好社保参保“三步棋”,补齐劳动权益保障短板,不断优化农民工社保参保服务。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11月底,我市共有26.71万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下好制度 ...

近年来,我市将农民工群体作为共同富裕的重点关注对象,下好社保参保“三步棋”,补齐劳动权益保障短板,不断优化农民工社保参保服务。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截至11月底,我市共有26.71万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

下好制度创新棋

新业态权益保障更稳了

“今年3月份,平台为员工买了工伤保险,让我们多了一份保障。”来自广西的李天成是我市众多外卖小哥中的一员,他说,“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在工作中摔伤、受伤的情况难免会发生,现在有了工伤保险,我们可以更安心工作了。”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灵活就业形式成了越来越多农民工的就业新选项。据初步统计,除电商直播行业外,义乌共有新业态从业人员3.2万人,占整个金华市的40%左右。

“今年,我们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作为社保参保工作的重点,创新机制、分类推进,让在义农民工更有归属感、安全感。”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国成介绍说,义乌创新打造了“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制定工伤保险按月收取、商业保险按日结算保费模式。同时,立足实际,明确工伤认定“三工”原则,将平台派单、接单记录作为认定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的重要依据,有效提升操作可行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先后出台快递、外卖、交通、电商、物流等行业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参保办法,新业态工伤参保达5.8万人,其中快递行业实现工伤参保全覆盖。今年以来,我市共认定快递、外卖行业工伤案件79件,已赔付113万元,后续预计赔付12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出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集成改革实施方案》,从社会保险覆盖、职业能力提升、职工权益维护、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多维度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权益保障集成改革,从根本上破解新业态从业者“高收入建立在高强度、低保障上”的现状,有效提升农民工从事新业态领域获得感。

下好政策保障棋

“超龄”就业保障更实了

“我今年52岁了,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每天到厂里干点简单的活,还能挣个5000多元补贴家用,挺好的。”夏女士说,自己上半年在工厂更换工作服时不慎摔倒,住院的医疗费用达2.3万元。“好在公司为我买了超龄人员工伤保险,我可以报销2.1万元医疗费,省了一大笔钱。”

据了解,我市一些制造型企业大多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对工人的体力要求不高,吸引了不少五六十岁的农民工去打零工。为了给这个群体提供更多保障,我市于去年出台了《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的通知》,允许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保工伤保险单险种。据介绍,截至目前,我市超龄人员参保工伤保险的达7600人。

为了让社会保险政策惠及更多农民工,我市常态化开展进村入企政策宣讲、上门动员、现场解答,组建专职驻企宣传队伍,让更多农民工理解社会保险政策的优越性,了解参保办理手续、转移接续办法等情况,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共开展企业宣讲活动43场次,举办镇街社保专职经办人业务培训会17场次,以短信方式对企业开展政策点对点推送累计37.62万条,播放社保宣传动画公益电影1000场,全年累计为20万人次提供各类社保宣传服务。以工伤保险为例,截至目前,义乌市农民工参保比例达42%,农民工权益保障按下“加速键”。

下好服务优化棋

工伤待遇保障更强了

“听说稠州医院可以直接办理工伤,我们就马上过来了。”来自贵州的叶小强是稠江街道某企业的一名普工,其右手在去年下半年作业时受伤,被认定为工伤。

在医院的工伤伤残鉴定室,几位骨科鉴定专家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当场给他吃下了定心丸:“你们可以先回去。这张《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我们填好后会交给人社部门,最终的鉴定结果,他们会按照你们提供的地址直接寄过去的。”

这波操作让叶小强及家人始料未及。“我家人都是从老家赶过来的,这边人生地不熟,原本还以为要东奔西跑,没想到现在走流程这么方便。”他由衷地为义乌的人性化服务点赞。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为方便离义的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业务,该部门为工伤职工提供了邮寄办理和预约办理服务。其中,对于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到现场办理的,工作人员会多渠道宣传引导他们进行电话咨询和预约办理,以便更好地满足办事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通过流程再造持续优化社保经办服务,依托全市5家工伤定点医院,将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劳动能力鉴定三项业务合并为“一件事”,工伤相关业务从“跑三地”简化为“跑一地”。其中,当事人可以在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免交医疗费用,相关工伤认定调查、劳动能力鉴定等工作在就医期间即可完成;社保经办机构获得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后,即可以办理相关待遇支付,真正实现“零次跑”。

此外,我市加强数字赋能,通过工伤认定数据与劳动能力鉴定数据比对,主动筛选满足待遇支付条件对象,免除申报材料和申请环节,实现职业伤害待遇“免申即享”。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免申即享”方式,累计为452名农民工支付医疗费等1084.8万元。

秸秆换化肥 便民又环保  我市有一支公益防溺水教官队伍  “装备+基地+团队”为青少年送上防溺水干货  37支球队争冠 义乌最大规模“村BA”热血开赛  “00后”藏族小伙在义“圆梦”  多维赋能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义乌网

GMT+8, 2025-7-21 07: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