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大对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重大部署。 2022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纪检监察组织忠诚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围绕打造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纵深推进清廉义乌建设,我市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有力纪律作风保障。 坚定践行“两个维护” 打好政治监督“护航战” 推进“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专项监督,聚焦八大攻坚行动26项重点监督内容,开展检查808次,推动整改问题711个,提出意见建议280条,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51人;紧盯安全生产领域、社会面管控、涉稳风险排查化解等领域,开展督查6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9个;开展粮食购销领域监督检查11次,发现问题32个,处置相关问题线索13件,党纪政务处分6人,留置2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 成绩的背后映照出我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要部署、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与实践。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盯“国之大者”“省市要计”,围绕上级重大部署和市委“138”发展战略,制定年度政治监督实施方案,构建了“1+9+3”政治监督重点项目体系,明确12项重点任务和5个监督要点,建立健全“牵头+分工”的责任落实机制,统筹抓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粮食安全、除险保安等重点项目,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在义乌落地落实。 这一年,政治监督的指向更精准、打法更系统、抓手更清晰。 ——持续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面对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市纪委监委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督导,健全“平战转换”等10项机制,累计走访点位9.3万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4万个,通报219期,问责434人,助力战胜多轮疫情。特别是“8·2”疫情期间,省市县三级纪委首次实现一体化联动督导,得到省、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不断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以落实“5+4+4”责任清单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主体责任分析研判、履责述评、基层评议、“一把手”话清廉等工作,严肃问责欣旺达项目落地等重点工作进展迟缓背后的履职不力问题54起63人,其中“一把手”23人,推动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知责担责。 ——动真碰硬抓实省委巡视问题整改。指导督促集聚区党工委整改销号巡视反馈的24个问题,建立完善制度54项,红狮物流项目迁址梗阻难题妥善解决。在全省巡视巡察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5家交流发言单位中唯一的县级市作整改经验介绍。 过去一年,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在各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工作现场,处处都有纪检监察干部的身影。全市纪检监察组织以有力有效的政治监督,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坚持锚定“系统集成” 打好反腐败斗争“总体战” “福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方龙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义乌市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2年11月14日,“清廉义乌”公众号发布了这则消息。 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主动投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反腐败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更加显现。过去一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早”字为先、“严”字当头、“治”字为要,丰富完善“三不腐”一体推进有效载体和实践途径,一刻不停歇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铁拳治腐。一年来,共处置问题线索990条,立案371件,党纪政务处分323人,留置11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严肃查办了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原副局长陈旭峰、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原业务管理部经理傅建宏等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8人,推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应。 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充分发挥“四种形态”分类施治、教育警醒功能,全市纪检监察组织运用“四种形态”946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种形态占比91.2%,“红脸出汗”、抓早抓小已成为常态。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运用全周期管理理念,深化“惩、治、防”有机统一,针对国企投资、村社资产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99份,督促建立健全教育收费管理规范、镇街平台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评审监督规程等制度109项,推动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同时,制作《歧途勿入》警示教育片,编印违纪违法警示教育读本3000余册,下发全市各单位,推动筑牢“不想腐”的自我防线。 不断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影响亲清政商关系突出问题、涉企奖补资金领域、基层站所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深化“三清理一规范”行动,处理违规借贷、违规持股8人。 清廉建设春风化雨,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制定出台“8+1”清廉单元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党委牵头主抓、纪委监督推动、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迭代推进清廉单元建设。累计设立国企“房管家”、医院“阳光谈判室”等清廉项目50个,创建省级清廉单元4个、金华市级清廉建设突出单元18个。高标准推进清廉义乌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清风廉廊”、望道信仰角等市级廉洁文化阵地10余处,金华市级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增至4处。开展贯穿全年的“廉洁家风进万家”系列活动,推动家风教育吹入寻常百姓家。 坚决突出“靶向发力” 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岁末,全市作风建设的“体检报告”如约而至——2022年以来,共组织开展常态化正风肃纪检查16次,出动人员157人次,发现问题54个;“清风护航”专项行动共走访调研801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77个,推动制定完善制度机制78个;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起129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57人…… 作风就是党风政风,决定事业成败,影响政治生态。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不断增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紧扣市委“扛旗争先、冲锋在前”主题活动部署,扎实推进纠“四风”树新风,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义乌堤坝。 群众期盼处,就是作风建设的发力点。聚焦镇村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递减及村务混乱方面等五类突出问题,全市高标准推进基层“五整治五提升”专项行动,推动80个整治村社共整改问题636个,批评教育和帮助处理481人,党纪政务处分63人,追回集体资金233.7万元。 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2022年,市纪委监委深入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治理,部署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电信诈骗、物业管理领域突出问题等11个治理项目,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151起185人,推动建立完善制度12个,解决了一批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同样,作风好不好,群众最关注也最有发言权。市纪委监委会同市作风办开发建设“干部作风我来评”监督评议系统,通过在基层站所、窗口单位等场所,公开监督评议“二维码”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群众对干部作风情况进行监督评议,营造正作风树新风浓厚氛围。 严管的同时,还需厚爱。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以澄清正名、回访教育“组合拳”营造了担当干事、知责奋进的良好氛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跟踪回访、教育帮扶受处理处分党员干部62人次,问责案件专项回访56人次,为22起26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容错纠错,推动实现干部从“有错”到“有为”的转变。 靠着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新风正气在乌伤大地不断充盈。 坚持用活“贯通融合” 打好巡察工作“协同战” “多亏了巡察组的监督,帮我们扎紧了制度篱笆,有了这个规定,今后村里的电费资金安全就有保证了。”提到村里新建立的关于规范代收代缴电费的“约法三章”,流大塘村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2022年4月,市委第四巡察组进驻城西街道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巡镇带村巡察。在流大塘村走村入户时,有村民向巡察组反映村里收取的电费比供电局定价高,对收支情况存在疑问。之后,在巡察组的督促下,城西街道出台了一份关于规范村居代收代缴电费管理的文件,解决了村民的心头事。 这是市委巡察工作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巡视巡察是党内监督的利器。过去一年,市委巡察机构持续提升政治站位,不断创新方法路径,着力完善联动格局,推动深化成果运用,高标准编制十五届市委巡察工作规划,部署开展3轮常规巡察、1轮村社巡察,发现问题1658个;有7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督促被巡察单位催收、追缴资金4535万元,建立完善规章制度137项,巡察利剑作用不断彰显。 为更好发挥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破解基层监督存在的信息沟通不充分、责任边界不清晰、统筹衔接不紧密等问题,我市以巡察监督为切入口,制定出台了《义乌市巡察监督贯通融合实施意见》,完善巡前深度交互融合机制、巡中沟通协作相应机制、巡后整改监督协同机制,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形成监督合力,释放倍增效应。 与此同时,主动丰富市县联动巡察工作机制,在金华市委巡察组提级巡察佛堂镇党委时,同步对佛堂镇所辖59个村(社)党组织开展巡察,上下联动推动佛堂镇危旧房整治工作做细做实,督促完成1.2万多户房屋排查,发现疑似危房251户,指导细化清单化管理,确保消除安全风险。 此外,我市还探索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深度协作配合机制,迭代升级“巡察+审计”监督模式,选取双江湖集团、国资运营公司等2家国企开展试点,巡审联动发现多笔应收款项未及时收取等问题。 “巡察之所以成为管党治党之利剑,关键在于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生命线、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落脚点。”市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说,为压实巡察整改责任,我市建立了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巡察机构“三方五责”联动整改机制,同题共答、形成合力,目前,上一届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率已达99.59%,本届市委巡察问题已完成整改87%,切实发挥了政治监督作用。 坚定立足“争先进位” 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 2022年9月,“村务清廉钉办”驾驶舱向廿三里街道纪工委发出预警,提示虞某在近一周年内在郑山头村承包工程超过三次。街道纪委立即着手开展调查,查明系该村支部书记郑某某为规避公开招投标,将本村池塘加固工程拆分成多个工程发包给虞某。郑某某因此受到诫勉处理。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口,持续迭代升级“村务清廉钉办”,在六大高频事项模块基础上,探索开发党员发展模块、农村自建房模块等非高频事项模块,打造村级事务全覆盖的监督平台;强化职能预警功能,设置智能预警规则68条,及时发现基层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村务清廉钉办”已在全市537个村社近23万人中推广使用,审批村务事项135.9万件,预警6.09万件,公开信息64.8万条。 这是市纪委监委创新基层监督、重构村级权力运行的更一次深化。 “养老机构存在老人死亡后仍发放机构运行补助问题,共查实53条预警,追缴违规资金10028元;老人住院、请假期间仍发放机构运行补助问题,共查实323条预警,追缴违规资金58866.8元……”“特殊困难群体居家上门服务中,住院期间仍存在上门服务工单,查实128条预警信息,追回违规资金3422.39元……” 2022年,市纪委监委承接村社非高频小微权力事项省级试点和民政、涉企奖补领域金华试点,通过专班推动、挂图作战,扎实推进场景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总结形成“五维建模法”,构建监督模型27个,归集数据250万条,产生红色预警信息1409条,预警信息查实率69.6%,处理138人。 这是市纪委监委推动数字化改革、助力民生保障的又一次探索。 新设驻自贸区、驻经开区2个纪检监察组和4个市属国企纪委,统筹划分七个片区协作组,持续推动“室组地”协同监督、协力办信、协作办案,实现监督力量从“单兵作战”向“各方统筹”跃升,全年市管干部立案数同比增长60%…… 这是市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机制、提升监督质效的再一次实践。 过去一年,市纪委监委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改革赋能监督质效提升,以创新激活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收获了一连串荣誉——“村务清廉钉办”项目获评第三届中国廉洁创新奖,民政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场景入选全省最佳场景,市纪委获评全省最佳建模单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新起点、新征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将更加知重负重、勇毅担当,围绕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
GMT+8, 2025-7-8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