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如果感到焦虑,不妨去看看大自然

2023-7-22 10:41

摘要: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又到一年毕业季,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成为职场中的新人,许多应届毕业生都会面临着因角色转换而感到彷徨不安、不知所措,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国家三级心理咨 ...


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又到一年毕业季,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成为职场中的新人,许多应届毕业生都会面临着因角色转换而感到彷徨不安、不知所措,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亲青帮”工作室副主任贾春梅表示,适当的焦虑情绪是一种动力,可以促进自我提升,但不要陷在这种情绪里,要学会缓解焦虑,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

入职10天,坐了9天“冷板凳”

最让职场新人盛楠(化名)感到焦虑的,莫过于入职10天,就坐了9天“冷板凳”这件事。

除了报到当天,HR带着盛楠熟悉了一下公司环境以外,剩余的9天和她有过交流的同事没超过2个。部门领导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交代盛楠几项简单事务后,就没再过问什么了。盛楠在办公室前前后后翻了几遍资料,不知道该干点什么好。周遭的空气也总是异常安静,每个同事都自顾自忙碌着,丝毫没有可以让人靠近的机会。习惯了在校期间按部就班的生活,初入职场的盛楠感到手足无措。虽说她也想过要主动融入新环境,但“等一等或许会有安排”的念头一直让她止步不前。

而隔壁部门的新员工小钱(化名)就从没体验过这样的煎熬时刻。自打入职以来,张口闭口就“请教”的架势,已经让他在公司出了名。领导和同事都很认可他,觉得小钱做事主动,眼里有活,经常能提出自己的新点子,打算让他提前转正。

进入职场,懂得及时从“学生身份”向“职场身份”转换非常重要。身份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自然也不同。贾春梅建议,学会主动沟通,摒弃被动等待的心理,积极探寻工作方向,才是为自身赢得职场绿卡的“正确操作”。

入职半年 感觉还是“局外人”

来自安徽的芃芃(化名),今年毕业于省外某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作为学校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今年年初他来到义乌某企业实习。在企业工作了半年,他感觉自己还是“局外人”。

工作踏实的芃芃,从实习到正式录用水到渠成,但芃芃心中怕自己难以融入这个新团体的忧虑,一直挥之不去。这和他的出身脱不开关系,由于芃芃在工作之前都在偏远农村生活,地域性上的落差,也让他对一些事物的认知度和熟悉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导致他很难在同事们的聊天中插上话,除了业务,芃芃对其他事物的了解一问三不知。下班后,同事们经常会一起聚餐,一开始,同事们也会热情地召唤芃芃,可芃芃总以各种理由推脱,几次之后,大家也自动忽略了他。微薄的收入、拮据的生活条件,为他的人际关系设了一道障碍,让他感觉自己无法和团队中的其他成员打成一片。工作上遇到问题时,他也不好意思找同事来帮忙解决,久而久之,精神上的内耗让他疲惫不堪。

入职以来,芃芃无数次动过辞职回老家的念头。“回老家不一定可以找到收入相当的工作,但是留在这里,我好像是个‘局外人’。”芃芃说。

“许多初入职者都是从校园一步跨入社会,这两者之间的落差是很大的。”贾春梅解释,许多人在学生时期意气风发,迈入公司之后,面对的都是比自己更有经验、更有能力,似乎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得多的人,原来的优越感会在瞬间一扫而空,往往感觉在办公室里自己像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于是,突然之间变得畏手畏脚,对工作也变得畏惧起来。

另一方面,新人入职,有一段人人必经,且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职业心理学称之为“新人孤独期”。“新人孤独期”的时间一般在3个月。适应快的人,一个月就能过去;适应慢的人,或许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过去。

胡思乱想 把自己考虑“焦”了

每晚眼睛一闭想睡着时,总会心跳加速,然后就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晚上睡不好,白天更崩溃,每天上班精神不佳,工作效率低下……应届毕业生郑伟(化名)入职才两个多月,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最后实在撑不下去了,他来到心理精神科就诊,被诊断为“入职焦虑”。

原来,郑伟今年毕业后入职一家物流企业,每天的工作是采购跟单,外加众多琐事,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入职快三个月,眼看就要到转正的节骨眼上,郑伟还是难以适应。业务尚不熟练,和同事对接工作时会紧张,主管安排任务时更是压力倍增,生怕自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而拖团队后腿。每天晚上睡觉前,郑伟都会在心里画问号:明天会有什么安排,上次主管交代的事该怎样入手,转正还有没有指望……越想就越睡不着,整个人也紧绷起来。

对此,贾春梅表示,很多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都会有焦虑症状。由于要面对从学生到社会人身份的改变,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不仅要熟悉业务,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一入职就被委以重任时,更加感觉难以承担,慌了手脚。如果是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入职焦虑”往往体现为白天工作时注意力下降、工作效率低、反应迟钝等,夜里则控制不住地胡思乱想、辗转难眠,第二天白天继续焦虑,恶性循环。

咨询师观点

职场新人焦虑如何缓解?

身处陌生的环境,接受全新工作任务,与不熟悉同事合作相处……这是每位离开校门踏入职场的年轻人必须要面对的一次“人生大挑战”。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焦虑情绪,这是预感有危机发生而形成的情绪状态,适当的焦虑情绪是一种动力,是有益的,它可以促进人的自我提升。贾春梅表示,对于新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在工作过程中,内心产生一些担心、紧张、害怕、无所适从、迷茫、焦虑等情绪,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有期待的:希望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希望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希望能与同事关系融洽。

但是,需要提醒职场新人们的是“凡事要有度”,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在焦虑情绪里面,那样只会让你产生很多无谓的精神内耗,反而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思考。在此,贾春梅专门给职场新人们准备了防止“入职焦虑”的一剂“心理疫苗”,让大家可以在初入职场时能从容应对各类入职焦虑问题,不再精神内耗,不再过度焦虑,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去迎接新工作、新同事、新环境、新挑战。

防入职焦虑的“心理疫苗”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目标清晰,在进入新工作环境之前,我们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如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规章制度,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以及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可以每天给自己设定一些能完成的“小目标”,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不清楚工作内容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二是谦卑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缓解我们焦虑的情绪,更可以让我们容易获得贵人相助的机会,在职场上顺风顺水。不管以前在学校时如何风光无限,到了这个新环境,我们一定要懂得放低姿态,通过主动与领导、同事交流请教,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当遇到领导和同事的一些不是很客观的负面评价时,要学会客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努力做得更好。

三是积极心态。在工作中,或在与同事相处时,遇到失败挫折、冷落难堪等情况都是难免,要有“反脆弱”的意识,不要太“玻璃心”,同时,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并能去积极找一些排解情绪、释放压力的方法,比如下班后适当运动,看电影,利用周末进行短途旅行,和充满正能量的朋友聊聊天,或是通过阅读励志书籍、参加培训课程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态和信心。

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导游大赛举行  无人机田间地头显身手  电子秤集中检定  “万国美食厨神大赛”在福田火热开擂  用美食汇聚温情 下车门社区举办首届邻里节  

义乌网

GMT+8, 2025-5-15 12: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