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立足新起点,义乌坚定不移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实施三个“一号工程”。作为建在市场上的城市,义乌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强力推进“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为助力打造“地瓜经济”义乌样板,本报特别推出“地瓜经济”异地采访系列报道,聚焦义乌“地瓜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壮实“义乌地瓜”主根基、繁茂“义乌地瓜”主藤蔓、充沛“义乌地瓜”主养分,全力宣传义乌“地瓜经济”。 ▢ 全媒体记者 骆红婷 “江西金品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破百亿元。”“公司连续三年以来获得江西省制造业100强。”百度中搜索“江西金品铜业”关键词,跳出了很多江西抚州当地报道关于该公司破百亿的消息。这家备受媒体关注的企业,创始人之一便是义乌人赵品晓。赵品晓是从义乌走出去的商人,他从事业单位上班,到下海经商;从在义乌做印刷包装行业生意,到转换赛道“掘金”铜制品,在异地“种”出了不起的“地瓜”。 7月20日,义乌市融媒体中心“地瓜经济”采访团一行前往杭州,约见了杭州市义乌商会副会长、江西金品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赵品晓。 从义乌走出去的铜制品“大王” 虽然在异地创业多年,但提起赵品晓的创业历程,他仍对家乡义乌充满了感激之情。 “1991年大学毕业,我就在义乌政府部门上班,2001年下海经商。”赵品晓说,改革开放后,义乌从马路市场成长为“世界超市”,无限商机让他决定试水商海,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义乌小商品成品加工过程中,离不开印刷这道工序,随着市场发展,印刷包装行业成为时下热门行业。”赵品晓说,他创办了一家小型印刷包装厂,创业第一年就赚到了500万元,这也为他后续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2003年,赵品晓又做出新决定,他不满足于眼前的行业,决心寻找更有发展潜力的生意。他会同在义经商的几名朋友,考察了江西、上海、河南等地,最终瞄准江西的铜制品产业。“江西离浙江比较近,铜制品产业在江西有一定根基,很多铜制品原材料都产自江西。”赵品晓回忆说。 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赵品晓和朋友在江西创办企业——江西金品铜业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破百亿元,去年业务收入达105亿元。“今年公司目标争取突破110亿。”赵品晓信心满满地说,公司成立以来,在产品研发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共获得各类专利1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企业每年至少有2个新产品获得省级新产品奖,且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国内高科技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家门口创业,到异地投资,并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有一大批像赵品晓这样的义商,发展的“番薯地”面积越来越广,吸收养分越来越丰富,地瓜根茎也越来越壮实。 再次亲密“拥抱”义乌土地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赵品晓身上始终带着“勤耕好学 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特质,做任何事情不怕辛苦、敢于钻研新事物。 “记得2013年第一年创办铜制品企业时,自己完全是个‘门外汉’,不了解行业潜规则。”赵品晓回忆道,起初公司主要做一些半成品,但不知道铜材料的价格浮动非常大,购买铜材料后,从预定到拿到货,铜材料价格急剧下跌,手上这批铜制品只能低于预期价格出售,为此公司亏损了几千万元。“隔行如隔山,经过复盘才了解,为应对铜价格波动,要通过购买沪铜期货实现套期保值。”创业翻的“跟斗”,让赵品晓不得不加强行业学习,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在阔步发展的过程中,赵品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融入江西当地发展,实现与当地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为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吸收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义商,又被一种特殊的情感牵引,再一次亲密“拥抱”义乌这片成长的土地,扛起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责任与担当。从去年开始,赵品晓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杭州市义乌商会副会长。现如今,赵品晓定居杭州,经常往返于江西与杭州之间,偶尔也会回义乌看看。“无论走得再远,始终牵挂着家乡,总是希望为义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赵品晓说。 在与赵品晓沟通交流过程中,依然能亲切感受到他身上带有浓浓的义乌本土气息。“去外地创业这么多年,我的义乌口音没变,别人一听就知道我是正宗的义乌人。”赵品晓调侃道。 赵品晓的老家在江东街道西赵村,前几年,他积极响应义乌政府有机更新工作,主动在拆迁同意书上签字,助力双江湖建设有序推进。如今,他在义乌的农村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一眼望去都是整齐的楼房,干净整洁的环境。”赵品晓说,每次回来都有新变化,这些年义乌发展速度让他感到吃惊。 “我也考虑,希望能够重新回到义乌创办企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几天,赵品晓还接待了从义乌赶来杭州招商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听他们介绍招商政策。 |
GMT+8, 2025-5-15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