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一片的路太窄,车子根本开不进来,每次回家只能停老远走进来……”说起以前居住在前大路的境况,53岁的刘惠清直言,“真的不大好!” 同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邻居一样,老刘选择了“出逃”,在其他小区买了房搬了家。而更多的街坊邻居由于各种原因,只能选择在此“坚守”,黄允桂便是其中一位。 黄大爷和共和国同龄,在前大路5弄住了大半辈子,算是这里的“原住民”,他的一双子女在这里出生、长大,父母也在此终老。“几十年来,我们一直盼着这里能早日改造,一家子住上面积大一些、环境好一些、设施齐一些,有电梯、有小区的楼房。”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幸福来敲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现代化都市,是义乌人的共同向往。 “下飞机前,义乌在我的认知里是一座高大上的美丽城市,下飞机后,我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义乌:城区不大、房子不高、道路不宽……”这是数年前一位外来客商眼中的义乌,直言“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闻名”。 本世纪初,义乌城市更新一直采用“修修补补”方式,特别是老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差、“低散乱”行业集聚、危旧房多、安全隐患突出。 城市有机更新是世界性难题,从大处讲关乎城市规划发展的百年大计,从小处看关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2016年,我市启动以5.78平方公里为核心的老城区有机更新工作。同年6月1日,《义乌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正式实施。自此,这座城市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征收战役”。 2017年3月23日,市政府发布向阳下片区块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范围公告,明确红线范围面积约30.7万平方米,涉及2537户;5月8日,征收决定和征收方案正式公布。“根本想不到有这么一天,怎么个高兴法都不知道。”获悉自己家在征收区块范围内,黄大爷很激动,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真实和喜悦。 “6月25日开始签约,仅用8天时间就达成签约率80%……”时至今日,一位曾参与向阳下片区块征收工作的女同志还记得微信朋友圈内的一句感悟——同心协力,期待向阳花开。 旧貌换新颜 “日新月异、神速、奇迹……”如今,当阔别义乌多年的人再次回到这座“更美更大”的城市,常用这一连串感叹词形容城市巨变,但仍觉不够贴切、到位。美丽的人居环境,铺就了幸福义乌的底色,更是这座城市蝶变新生的开篇,也拥有了让人们驻留的更多理由。 “楼层高、视野好、配套全、上下有电梯,对我们年纪大的人来说,太方便了。”说到现在的住处,黄大爷赞不绝口。当年他选了两套回迁房,都在向阳府一区,儿子一套,他和老伴一套,平时家里有点什么事,儿子几分钟就能赶过来。“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在向阳府一区交付后,已经抱上孙子的老刘毅然选择“回归”,成为这个回迁房小区的一员。“住在20多层,105平方米,三室两厅,平时就我们夫妻住,足够了。”听得出来,对于现在的家,老刘相当满意。“之前住的房子比这大多了,环境也可以,但我们的‘根’在这,这边更有归属感和亲切感。”好客的他经常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小聚。 老树发新芽,向阳花正开。得益于城市有机更新,不少像黄大爷、老刘一样的“老向阳”,在“新向阳”住上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新房。如今,随着居民入住率不断攀升,如何做好做优这个回迁房小区的基层治理和服务是向阳社区重点工作之一。作为第一个全拆全建的社区,向阳社区要做的事很多。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随着城市高度不断攀升的还有这个城市的颜值,以及老百姓的幸福感……在变的是城市,不变的是为之努力奋斗的人们。 |
GMT+8, 2023-10-1 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