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健康生活 查看内容

控“三高”跟着季节走

2023-12-18 09:17

摘要: 老年人受季节性血压变化的影响非常大,治疗上应该重视季节性治疗策略的制定。其实,除了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也会随春夏秋冬而起伏。了解其变化规律,按季节科学调整,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血压:冬 ...


老年人受季节性血压变化的影响非常大,治疗上应该重视季节性治疗策略的制定。其实,除了血压,血脂和血糖指标也会随春夏秋冬而起伏。了解其变化规律,按季节科学调整,能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

血压:冬高夏低要调药

欧洲高血压学会的共识指出,血压在炎热时会降低,寒冷时升高。专家指出,血管通常遇冷收缩,血压升高;遇热扩张,血压降低。夏季人体出汗较多,水和盐分排泄较快,水钠潴留减少,会进一步导致血压下降。冬季气温下降明显,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血压随之升高。另外,人们在冬季往往喝水少、血液较黏稠,食物和盐的摄入量也多,血压本就容易比其他季节高一些。

专家提醒,血压波动对普通人而言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调整用药,可能出现夏季血压降得过低、冬季血压偏高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会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这类情况。

此外,高血压患者还需根据季节变换做好生活防范:1.重视季节交替时节的血压监测。2.调整好室温。夏季要开空调,温度保持在28℃左右为宜;冬季室内若没有暖气,温度也要尽量保持在18℃~23℃。3.户外活动做好防护。高温天气少出门,避免暴晒出汗,诱发低血压。冬季出门前做好保暖,哪怕是到户外阳台上,也要添衣加帽,穿好鞋袜。4.其他因素。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控好体重,别吃过咸、过油腻的食物。

血脂:秋冬调控很关键

血脂水平变化通常表现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秋居中。《中国实用医学》杂志上一项调查显示,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水平,冬季的比夏季的分别高4%和6%。血脂与饮食、运动、胰岛素功能等因素有关,之所以有季节变化,也是由于这些因素受到了季节影响。很多人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冬季身体活动又少,很容易引起血脂水平快速升高;春夏气温回升,活动增加,胆固醇合成减少、代谢加快,血脂水平就不易升高。

血脂长期过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破裂,甚至诱发冠心病、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3/4的冠心病患者都有高血脂,秋冬季尤其要小心。

血糖:一二月达到峰值

《中国药物与临床》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年8月,血糖值开始上升,9月、10月入秋,糖尿病发病有所增加;冬季1月、2月血糖值最高,为糖尿病高发期;5月气温回暖,血糖逐渐下降,糖尿病发病减少;夏季6月、7月普通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最低,糖尿病发病率也最低。

冬天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肝糖原分解和胰高血糖素(升糖素)分泌增多,血糖易升高。低温还会刺激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使能量散失减少,血糖上升。而在夏季,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强,胰岛素分泌往往高于其他季节。

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季节性监控很重要。糖尿病患者自身控制血糖的能力较低,冬季血管变脆弱,会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引起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夏季出汗多,易脱水,要小心发生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状态,出现休克、昏迷;春秋季节细菌、病毒易于传播,也需警惕,炎症反应是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长短和胰岛素功能衰减程度差异很大,不同季节的调整因人而异。总体上,冬季比夏季难控制,基本原则是:冬天防血糖过高,夏季防血糖过低,要按时吃药,加强生活方式干预。

注: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本站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删除!
近期专题
宝藏集市(1) 三挺路夜市 凝“绳”聚力展风采 实操培训促安全 消防护航全球数贸中心建设 江赤公路建设 稳步推进 苏溪镇举行论坛 共话光伏新未来

义乌网

GMT+8, 2025-5-12 18: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