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不断回家的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再回家看看。”这是94岁金华籍台湾老人朱守一的新年愿望。 “这趟你先去,代我去探望一下家乡的亲朋好友。”这是不久前孙女朱桂瑶启程赴大陆前,家住台北的朱守一对她说的话。 一份乡愁,代代传承 朱守一是台湾的集邮名家,一直从事医学集邮研究。作为集邮领域的权威人士,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参加邮展活动,积极传播集邮文化。 金华是朱守一的故乡。他曾就读于浙江省立金华中学(现金华一中),1948年考入上海一所医学院校,1949年春随学校迁至台湾,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 一份乡愁如影随形。30多年来,朱守一参加全国各地的邮展活动,有时回乡,到父母坟前祭扫,会一会亲友。 如今,朱桂瑶沿着爷爷的足迹回家。“我先去了上海,那里有我的亲人。”朱桂瑶说。朱守一的亲弟弟朱守仁就在上海。朱守一每次来大陆,都要去上海探望兄弟。 这次到上海,朱守仁的孙子朱育磊第一次见到堂姐朱桂瑶。朱育磊说:“大伯打来电话,说堂姐要来大陆,我高兴了好几天,琢磨要带堂姐去哪里玩,吃哪些地方美食,住得会不会习惯?” 朱育磊小的时候,朱守一每次来,都要抱抱他。后来,朱育磊读书了,朱守一就给他讲故事。“印象很深,每次讲故事都离不开集邮,这次也托堂姐给我带了一些邮品和集邮书籍。” 一封封书信 寄托他对故乡的眷恋 朱育磊陪同朱桂瑶去了杭州,看望陆胜蓝,她是朱守一老友陆金土的孙女。祖辈之间的情谊在孙辈之间得到延续。 陆胜蓝一直珍藏着2004年3月15日的《东方邮报》。整版刊发了朱守一撰写的缅怀文章《好友已乘黄鹤去 伤心邮寄悼念封》,悼念的就是陆金土。 朱守一在文中提到陆金土(后改名陆金生)是东阳人,是他中学关系最好的同学。上世纪30年代,陆金土的父亲在金华开一家篾具店,二人都是省立金华中学的公费生,常在一起做功课,情同手足。 忆往昔,朱守一感慨万千。他在文中写道:“开放大陆探亲之后,我很高兴在上海找到了我弟弟守仁,在故乡金华找到了好友陆金土,一别40多年,重逢之欢聚,难以言喻。” 此后10多年里,朱守一多次回乡探亲,总会去陆金土家小住几日,一起去北山口村摘佛手,去池塘里钓鱼。 每次回乡,陆金土会准备好真空包装的金华火腿。朱守一最喜爱的是杨梅,不巧的是他每次回金华,都不是杨梅成熟的时节。所以,陆金土常常在信中提醒:“今年杨梅上市了,你回不回来?” 金华酥饼也是朱守一的“心头好”。每当他离金,陆金土总会去买几包酥饼送给他。 纸短情长,点点滴滴。朱守一都一一记录在文章里。一枚枚邮票,一封封书信,寄托了他对故乡金华深深的眷恋。 在爷爷的影响下,陆胜蓝念小学时就开始给朱守一写信,20多年时间,两人的书信已写了60多封。书信里常常夹带着老人珍藏的邮票。2010年,她还曾去台湾探望过老人。 陆胜蓝研究生毕业后在浙师大工作。2010年,她离开金华去外地闯荡,由于频繁搬家,通信中断,自2013年开始,朱守一的多封书信都石沉大海。 朱守一在给金华好友金婺南的书信中提及寻人一事,后者是金华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在金婺南及本报记者的努力下,时隔7年,二人重新恢复了通信。2020年11月18日,金华日报也刊发了报道《金华籍台湾老人圆了梦》,对此事进行了关注。 多年来,与朱守一通信的金华好友,还有“雷锋老人”曹荣安等。2013年10月,朱守一回金华。在金华雷锋事迹馆,他和曹荣安共同举办了一场“海峡两岸环保邮品展”。曹荣安说起朱守一时充满感慨:“他赠送给我的邮品已经有近千件,那次展出的邮品,全部都是他赠送给我的。” “故乡金华有很多爷爷的老朋友,期待明年能带爷爷回家看看。”朱桂瑶说。 |
GMT+8, 2024-9-21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