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冷空气频频,金华街头的行人们,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路上看到的三轮车就更少了。老旧的车身、褪色的坐垫、清脆的铃声……这些穿梭于市区大街小巷的人力三轮车,曾是金华市区独特的风景线。 人力三轮车盛行时,不少师傅从外地来到金华,以此为生。韩玉花就是其中之一。在市区江南福泰隆超市门口,韩大姐穿着一件红色棉袄,里面是一件碎花旗袍扣的上衣,右手贴着膏药,等待着顾客上门。 54岁的韩玉花是河南驻马店人,20多年前跟着老公一起来金华,孩子也在金华读书。说起当初选择踩人力三轮车拉客,韩玉花说是因为“自由”,可以随时收工照顾在工地做装修的老公和上学的孩子。 “20年前,三轮车起步价低、出租车高峰期经常等不到,我们生意真的好,常常拉都拉不过来。那时候起步价就3元,每天收入至少有200元。”韩玉花说,那些年只要肯吃苦,一个月跑个七八千元不是问题。韩玉花的收入用于两个孩子日常开销、读书缴费足够。 65岁的柳井芳在百无聊赖地刷着短视频。“我当年来金华的时候,一天能做100多元钱,听他们说20年前生意好的时候,200元钱一天都不是问题。”柳井芳是安徽阜阳人,他说,每天穿梭大街小巷,不少外地师傅在短时间里成了本地的“活地图”。“那个‘黄金时代’现在还是很怀念的。无论多苦多累,踩人力三轮车是一门谋生的行当,过日子讲究踏踏实实。” 曾经的三轮车夫,如今有的人在工地打零工,有的人送货;有的人在当保安的休息日,跑回来拉几趟生意,更多的人渐渐告别了这个行当。他们的孩子大多已经工作,问起现在还做三轮车夫的原因,大部分师傅都说主要让自己有点事做,打发时间,还能赚点钱,给孩子减轻点压力。 “我不会骑车,要么坐公交、要么就是坐三轮车,这样不晕车多好,他们还能帮我拎下东西。”旁边一位准备上车的范阿姨说道。 “现在有‘滴滴’、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自行车……我们这个行当跟不上时代了。我没啥文化,年纪又大了,很多活干不成,就蹬蹬三轮车还成。”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师傅说。 三轮车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很多人靠着人力三轮车蹬出了家庭的未来。 |
GMT+8, 2024-10-6 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