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太感谢你们了,帮我解开心结,消除后顾之忧。如果没有妇联的帮助,我都不知道日后该怎么生活。”近日,北苑街道四季社区居民蔡女士来到社区“妇女权益保障服务站”,向工作人员表达感激之情。 蔡女士与唐某曾以恋人关系一起生活多年,两人因感情出现裂痕分手后产生经济纠纷,来到四季社区“妇女权益保障服务站”寻求帮助。婚调室调解员贾丽华接访后,核实了解情况,联系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通过市法院“共享法庭”为蔡女士提供法律援助,并持续跟进、回访,掌握动态情况,有效巩固纠纷化解成效。 近年来,市妇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防范化解婚姻家庭领域风险隐患作为助力平安义乌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深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管控、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2023年,共受理核实婚姻家庭纠纷事件840起,核实率100%,办结率95.57%,同比提高5.63%。 “妇联维权”服务 巾帼柔情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以前认为穿上粉红色马甲就是巾帼志愿者,就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在加入义乌‘商姐’调解队伍、当上义乌‘商姐’后,才觉得不是这么回事。”法律咨询专家朱胜郎表示,“如果要很好地解决婚姻家庭的矛盾纠纷,必须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沟通技巧。” 义乌市场从业人员中超过65%为女性,市场主体中近一半的负责人为女性。市妇联联合外调委成立义乌“商姐”调解队伍,充分发挥女性在化解矛盾上细致、耐心、善于沟通的优势,为市场女性经营户提供经济和家事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当好矛盾预防员、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文明传播员、民情联络员。参与调处经济矛盾纠纷118起,帮助经营户挽回损失1821万元。 近年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呈多样性、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婚姻家庭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对此,我市充分发挥妇联基层组织作用,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架构形成合力,带动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社会治理。如在上溪镇成立由女性志愿者组成的“云溪嫂”平安志愿队伍,其中有村妇联主席、酒店经理、企业主,也有家庭主妇和工厂员工,利用“云溪嫂”的特殊身份,引导群众自发参与平安建设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流动人口管理等社区治理。全市组建“新时代大妈”“木兰宣讲团”“商城妈妈团”等平安志愿队伍36支,举办普法讲座、户外宣传等线下活动94场,受益10万余人次。 去年5月,首届义乌市妇女儿童和家庭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启动,面向全市社会团体、企业等招募家庭关系调试、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平安家庭创建等家庭服务项目,遴选出舒然心理咨询等社会组织和“她时代——家是爱的源头”等44个项目。同时,充分链接资源,激发项目能效,将公益创投项目落户福田街道商城社区等,共同织造“一社区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服务网络,打通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色家庭”管理 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一大早,廿三里街道埠头村妇联主席季灵英就来到结对家庭进行上门走访。 季灵英说,她们每个月都会进行常态排查,主要针对重点人群以及有家庭内部纠纷的人群,争取及时发现问题,让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为做好家暴警情信息核实处理、定级定类、跟踪问效,开展“三色家庭”定期走访,市妇联积极与公安局协调联动,加强涉婚姻家庭纠纷的警源、诉源、访源联动共治,形成数字化婚姻家庭纠纷管控工作格局。截至2023年底,通过“和睦e家”数字化平台研判确定“三色家庭”279户,结对帮助226户重点家庭转为“无色”。 与此同时,市妇联积极探索专业化调解与多部门联动齐头并进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路径,逐步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政社联动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阵地。如佛堂镇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与社会治理中心合署办公、协同处置,特邀律师和心理专家常驻办公,构建“法律+心理+调解”一体化模式;北苑街道四季社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与派出所、司法所“滴滴”调解融合,重点负责其中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多线并行,形成“1+1+1>3”的多元化调解新模式。市妇联还联动司法局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纳入司法多元调解体系,在完善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运作的同时,在镇街、村社层面分别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市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件按照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政策进行补助。 “部门协同”合力 满足基层群众多元需求 为在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上实现“全链条”服务,市妇联探索创新,与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挂牌成立“义乌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上溪法庭工作站”,把妇联组织的柔性调解与法院的刚性审判相结合,做妇女群众的“贴心人”。 上溪法庭工作站负责人表示,参与法院诉前调解婚姻家庭案件的纠纷,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或者不适宜调解的,工作站尽量帮助当事人启动速裁程序,实现诉前调解与诉讼无缝连接,力求矛盾纠纷多元化处理,“一站式”解决。 结合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对于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符合救助条件的“5+2”类困难妇女,市妇联与检察院全面开展司法救助和多元帮扶工作。《左某盗窃案——重塑家庭支持体系父母转变推动孩子改变》获全国6个典型案例之一。参与成立群团组织“法援共同体”,增强妇联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协同力,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结婚登记”是一场浪漫的告白,也是一次庄重的仪式,同时意味着新家庭的组建。去年2月,市妇联联合民政局在全省首发“幸福义家·家风十条”,鼓励新人在普适性公约外,共创一条属于自己的“约定”,将反家暴和家庭教育的理念落实在源头,签订反家暴承诺书近3600份。此外,市妇联还推出“义心卫她”栏目,入户走访、个案服务,宣传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提供家教指导服务和心理咨询175次。实施婚前家暴可查询制度,实时更新因实施家庭暴力行为被判处刑罚、被人民法院裁定受人身安全保护限制、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处罚等信息90余条。 |
GMT+8, 2025-5-15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