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项目尽早落地,不熟悉流程怎么办?项目落地材料如何一次性备齐,提升办理效率?企业生产出现难题,怎么协调解决以便加快生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义乌经开区通过编制工作手册、创新服务方法等一系列举措切实助企扬帆,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3年,义乌经开区累计走访企业400余次,收集办理服务事项260项,其中已办结239项,跨部门协调146项,实现经开区群众满意度调查得分95.38,位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一。 主动靠前服务 变“有问必答”为“未问先答” 去年,义乌经开区工作人员在走访企业时发现,大多数新招引企业因为不熟悉流程,导致项目落地过程波折。 为了让来义投资的企业更加省心、省力、省时,义乌经开区围绕项目落地全环节,全面梳理项目流程和服务事项,编印了《经开区企业服务手册》和《工作提醒函》,从“有问必答”提升为“未问先答”,从“一事一答”拓展为“专属指南”,确保项目实现合规办理、按标施建、对标验收。手册印制好后,第一时间送到新招引企业负责人手中,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问题。 “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义乌投资,对项目落地所需要办理的事项流程不怎么熟悉,没想到义乌经开区在签订好合同后,立马给我们送来了手册。”共达电声项目负责人高兴地说,“上面详细写明了项目落地的全部流程、需要提供的材料和一些重点要关注的事项,为推动项目落地提供了许多有效指引!” 此外,义乌经开区开展全程代办,建立“一企一人一群”跟踪服务机制,实现“24小时不打烊”。根据企业需要,代办包含项目前期准备、注册登记、报批项目等一系列事项,并对企业准备材料进行预审把关,确保提交资料无误,实现了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和施工相关事项由原来的“拿地再办”变为“拿地即办”,为企业省下大量时间和成本。前置服务开展以来,获得招引入驻企业高度好评。 创新工作方法 “一企一人、一周两问”提效能 “义乌经开区的办事效率出乎我们的期待!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立即得到回应和解决,这让项目推进更为高效便利,也创造了优异的营商环境。”日前,在亚芯微项目推进会上,义乌经开区又一次收到来自项目方负责人的点赞。 一直以来,义乌经开区坚持“办公现场在一线、协调服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定期到重点项目现场召开协调会,每月固定设立企业服务日,着力研究解决项目推进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为让招引企业在义乌更快速、更便捷、更舒适地落地生根并做大做强,义乌经开区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企一人、一周两问”工作制度,为每家企业专门配备一名联络员。联络员除负责了解企业在项目落地及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外,每周至少还要主动接触企业两次以上,旨在及时摸清企业当前需求,迅速反馈存在问题,并协调推进各业务线共同解决问题。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通过项目现场会明确迁改方案,解决夏能项目新供地周边热力管道影响大门开口问题;针对欣旺达项目员工临时租住地离项目工地路途远、上下班不便利问题,主动对接恒风集团公交分公司,促使双方达成包车接送合作协议……深入一线了解需求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问题解决效率,更让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为入驻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兴业沃土。 落实反馈闭环 “红黄蓝”分级量化解急难愁盼 2023年11月下旬,晶澳项目方提出部分产品需要申请“品”字标,义乌经开区立即与市场监管局对接,在了解该业务当前处于停办状态后及时反馈企业,同时对该事项持续保持跟踪。上月中旬,了解到业务复办后,经开区第一时间告知企业,并协助企业完成了“品”字标办理,实现了“当日事、当日应、当日办、事事有结果”。 义乌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善“三服务”闭环管理和沟通协调“133”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经开区制定下发《“三服务”重点事项交办制度》,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进行“红黄蓝”三色分级量化考核,每周公开晾晒,明确系列服务事项时间节点,“如企业水电申请需要‘当天受理、当天审批、当天开工’,安评、能评规定时限内必须召开专家评审会等。”此外,制定“三服务”责任清单,明确具体部门、具体任务、具体责任和时间节点,将各服务事项纳入“周汇报、月点评”机制,打造全链条闭环管理,进一步推进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义乌经开区将贯彻“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服务理念,结合“四大双千”继续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升级企业落地全流程服务,以服务力换生产力,为项目推进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保障。 |
GMT+8, 2024-12-4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