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义乌“鹅文化”—— 穿越千年踱步而来

2024-3-13 09:34

摘要: 说起有关鹅的文化或典故,世人大多会想起啥? 是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故事?据说,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看,或者直接买回来玩赏。 还是家喻户晓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 ...


说起有关鹅的文化或典故,世人大多会想起啥?

是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以书法换鹅的故事?据说,王羲之非常喜欢鹅,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看,或者直接买回来玩赏。

还是家喻户晓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神童”骆宾王的笔下,短短18个字,便把一幅“白鹅戏水图”惟妙惟肖地描述出来。

抑或那道东北名菜——“铁锅炖大鹅”?有关“智者不入爱河,铁锅只炖大鹅”的段子相信很多东北人都不陌生。

对大多数义乌人而言,应该普遍会选择第二种。因为骆宾王是义乌的,他看到的“鹅,鹅,鹅”也是义乌的大鹅。

1

七千年前叫“舒雁”

关于“鹅文化”,义乌地方志资深专家傅健老师提供了一些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里面提到,相关考古研究表明:约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的一处遗址中,先民们已开始驯雁为鹅。所以,鹅又叫“舒雁”。《义乌县志》(嘉庆)就曾有这样的记载——“鹅:舒雁。伏,随日朝东暮西,性顽而傲。”

2022年,有媒体在一篇以《7000年前鹅在中国被驯化的证据找到了,在浙江!样本来自浙江考古学家》为题的报道中提到,“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7000年河姆渡文化,对,就是在这里,鹅子们被驯化了。”

《战国策·齐四》有记载:“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从字面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鹅就是君王的佳肴之一。不知味道跟现代的“铁锅炖大鹅”,有没有一拼。

随着岁月更替,来到了六朝。据说,远在1500年前的陈朝,义乌的古文献里已出现“苍鹅(即灰白鹅)”的最早记载。在当时的这篇《东阳郡乌伤县双林寺傅大士碑文》中,有“苍鹅之兆未萌”的表述。

到了唐朝,其他且不论,时年七岁的骆宾王凭借一首《咏鹅》“出圈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毛”“红掌”“绿水”“清波”,一个孩子能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且文采斐然、用词精准、生动形象。让人透过字里行间,既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天真烂漫,又被清新自然的意境所感染。

历经1300多年的传播,这首《咏鹅》早已蜚声海外,成为中国唯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书的儿童诗。千年后的今天,这首诗连同作者咏鹅的故事,依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34只憨态可掬的“义乌小鹅”时而漂浮在水面,时而倒扎在水里,为全国观众呈现了诗歌《咏鹅》中“白鹅戏水图”的独特韵味。据报道,该节目的创编灵感就来源于诗歌《咏鹅》。

到了宋朝,与当时爱国诗人陆游有交往的义乌人喻良能,在其作品《观田家宴集》《爱山》《过严濑寄陆守务观》《鹅池》中都有提到鹅,分别是——

“初喧鹅雁声,中静儿女语”“时引壶觞聊自醉,肯教鹅鸭恼比邻”“拟求墨妙辉衡宇,应有黄庭换白鹅”“未若山阴羽衣客,等闲犹识爱鹅心”。

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是义乌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其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他在《送陈生归天台》中说,“写成道德经,有鹅不肯换”,又在《次韵荅薛玄卿真人》中感慨,“容我脱身岩壑里,笼鹅时复泛舟回。”

2

大鹅拦路为“伸冤”

到了明朝,鹅在义乌犹如神一般地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一段民间传说——

义乌有位龚永吉,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其为官40余载,平冤狱、决疑案且公正廉明,人称“龚青天”。当时,安徽省徽州府休宁县一位名叫项士和的平民被杀案已滞积了十余年。原来,当地一孙姓土豪因羡慕项士和的妻子长得漂亮,便起了谋财夺妻的恶念,于是伙同亲戚俞某杀死了对方并霸占其妻子及家产。事发后,孙土豪用重金贿赂了地方官为其开脱罪名。

在官府庇护下,真凶一直逍遥法外。一天,具有监察职权的都察院将该案件移文大理寺准备结案。龚永吉看了案卷后,觉得事关重大,必须得弄个水落石出,便不予批复。当天傍晚,他离开府衙准备回府,路过太平堤时忽见一只白鹅阻道。任凭手下怎么驱赶,白鹅总是不肯离去,只是对着龚永吉一味地哀鸣。龚永吉忽然想起,鹅与和谐音,莫非项士和真有冤情?想到这里,他便对这只鹅说:“你若有冤枉,可随我到家。”话音刚落,这只鹅果然随他而去。等到了家门口时,鹅忽然不见了。当晚,龚永吉辗转难眠。

第二天,他复阅案卷,果然发现了许多疑点,就驳回都察院重新勘查。时任都御史看了回文后,连连点头称是,当即就让相关御史亲自到休宁县勘查取证。最终,这桩拖了十余年的冤案水落石出,两名凶手供认不讳后伏法。

上述事件不仅在民间口口相传,在《义乌县志》(嘉庆)中也有相关记载——“晚过太平堤,忽只鹅来止舆下,挥之不去。永吉谓鹅曰:‘尔岂有冤欲鸣耶?可随我至门’。及至,而鹅不见。永吉曰:‘此非士和之冤耶?’盖鹅与和音相协。次日阅卷,遂驳回。”

不管是天意,还是巧合,在当时,披着一身洁白外衣的大鹅应该是很多人心目中智慧与正义的化身了。

清朝义乌籍进士陈德调在自己的《存悔堂诗草》中,以《绿云窠》为题写了一首怡然自得的田园诗,“园外复小园,其间全种竹;龙孙解箨时,一片凉云绿。闲情斫钓竿,余地安棋局;拟欲写塞梢,鹅溪裁半幅。”

鹅“韵会长头,善鸣,峨首似傲”,古人称其有君子之风。再加上其性温驯、嗅觉机警、貌雅洁、气宇轩昂,颇招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喜爱。

提及文人与鹅的故事,王羲之“写经换鹅”之说应该为人所熟知。《晋书·王羲之传》载:“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对他来说,赏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可从其体态、行走姿态中体悟自然美,将书法的奥妙融入执笔、运笔之中。“构思时,要像鹅那样机警敏捷;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那样,方能全神贯注于笔端。”

3

“咏鹅塘”里觅白鹅

人间三月春似海,江南烟雨逐芳菲。

3月11日早上的商城,细雨霏霏,正是乍暖还寒时。在稠城街道通惠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准备从与通惠小区一路之隔的骆宾王公园侧门进去。行至门口时,只见其中一侧的墙上有几只形态各异的大白鹅甚为醒目,元宝状的身躯、强健的双翅和流线型的颈项勾画出振翅飞舞、曲颈高亢的神态,边上书有18字的咏鹅诗。

据介绍,骆宾王公园始建于1992年年底,之后经过数次充实和完善,是一个仿唐历史文化公园。公园场地虽不大,但在寸土寸金的主城闹市区有这么一方园地已实属不易。园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充斥着现代都市喧嚣的气息;园内,亭榭错落、回廊曲折,外面的时光到了这里都变得温柔、恬静。

来不及细赏小径两侧被春雨染绿的林木和青草,就来到了纪念馆。既逢上班时间,又是下雨天,驻足观看者寥寥无几,倒也成全了我们慢慢看、细细品的心意。以骆宾王诗文为主导的书法碑刻、上墙的骆宾王生平经历……看得出来,现场布局精心,有关这位“一代文宗”的相关内容体现得淋漓尽致。去年年底,稠城街道对该处进行翻新设计,加入了“清廉”元素、卡通画等,让人眼前一亮。

出了纪念馆,便看到了一口池塘,旁边石碑上书有“骆家塘,始建年代:隋唐”。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骆宾王“咏鹅”的地方。据说,幼年时的骆宾王非常聪明,才华出众。7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很有名气的客人,饭后他带着小宾王到外面散步,顺便考考孩子的才智。一行人走到一口水塘边时,只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嬉戏,客人便指着这些鹅让小宾王现场赋诗一首。

骆宾王略加思索后欣然应允,没多久就念出了《咏鹅》18字诗句。客人听了连声叫好,围观的乡亲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自此,骆宾王的才智名声传遍四乡八邻,被大家誉为“神童”。这口水塘也因此诗荣升为“名塘”,被不少人称作“咏鹅塘”。

无论是骆家塘,还是咏鹅塘,只是叫法不同。经过千年历史变迁,时至今日,塘还是那口塘,只是在面积、环境方面有所变化,但里面的鹅早已不是当初的那群鹅。

都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鹅知道的也不少,或许是感受到了当天的春寒,一直不肯下水。只见两只大白鹅就停在塘边的“无水区”,一直盯着对面不知道看什么静默了好几分钟,随着对岸正在练歌的居民忽然升高音调,它们就踱步换个地方徘徊,偶尔发出几声鸣叫。无论怎么逗,它们就是不去“红掌拨清波”,自然也没有出现“白毛浮绿水”的一幕。

路过咏鹅亭时,只见里面坐着两位穿着鲜亮的阿姨,悠闲地跷着二郎腿、双手插袖,轻声交谈着。看样子,十有八九是刚送完孩子去幼儿园,结伴来这里闲聊一阵家长里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景,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对生活的热爱。

古有文人墨客纷纷“写鹅”,今有书画大家踊跃“画鹅”,王利群便是其中一位。“骆宾王的《咏鹅》家喻户晓,这是义乌的宝贵文化财富,我想尝试创作《百鹅图》,用艺术的方式展现义乌声音和义乌故事。”“长期在义乌工作、生活,了解《咏鹅》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鹅成了义乌人文的一个传统符号,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鹅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绘画的创作对象之一。”

历经千年,鹅还是那鹅,鹅又不是那鹅。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为之奋斗的勇气和毅力。

向阳社区开展婺剧研学活动  40支球队 超百场比赛 上溪镇“村BA”开赛  三伏天,且看年轻人“中式”度夏  稠城街道:迅速行动 消除隐患  市执法局:排查整治户外广告隐患  

义乌网

GMT+8, 2024-7-27 12: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