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那些永不褪色的“义乌劳模记忆” ——义乌市档案馆珍藏的“劳模印记”撷英

2024-5-1 10:06

摘要: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在历史的长河中,身处不同时代的劳模们, ...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共同的节日。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有关部门审核和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在历史的长河中,身处不同时代的劳模们,坚持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发光发热,传承和发扬着劳模精神。

作为珍贵资料的存储基地,市档案馆承载着义乌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在浩如繁星的馆藏档案中,收录了不同时期的诸多劳动模范的档案。各个时代的劳模们是商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缩影,一个个档号对应的档案资料展现的是他们创新、奉献、敬业的人生。

昨天,记者走进市档案馆,探寻珍贵的“劳模印记”,聆听那些沉淀在泛黄档案里的劳模故事,感受那些深藏在激情岁月里的劳模记忆。

刻录“全国首届农业劳模代表会议”的义乌印记

经过历史的反复淘沙,许多如金子般的闪光印记沉淀了下来。

在市档案馆一楼的展厅里,挂着不少馆藏精品照片。其中,一张与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相关的集锦照片,十分引人注目。

驻足细看,照片中央是一张黑白照片的缩影,上面清晰地写着不少新中国第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以及表明他们接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合影的字样。左下角则是一枚“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奖章。此外,照片里还有一本1957年2月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纪念刊》以及“大会休息时间劳模代表的活动”的内页。

据介绍,1957年2月22日,义乌人陈福泽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并和全国千名劳模代表一起与部分新中国第一届国家领导人拍了合影,迄今已经67年。1998年,陈福泽老人将劳模奖章及参会合影的照片等相关资料一并无偿捐赠给市档案馆。从此,这些珍贵的实物档案,就被永久珍藏在“名人档案(陈福泽)”档案柜里。

置身档案室内,目睹这些实物档案的瞬间,尘封的岁月便扑面而来。长卷的合影照片被仔细地包裹着,展开后长约两米,密密麻麻的黑白影像令人震撼。遥想当年,千名劳模围绕着新中国第一届国家领导人正襟危坐,心中定是激动不已、兴奋异常。

劳模奖章更是沉甸甸的,造型设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稻谷、麦穗和棉花等农作物十分醒目,牛羊牲畜等元素也清晰可见。相比于前两件实物,纪念刊则显得有些破旧,显然曾经被多次翻看、阅读。里面详实地记录了全国首届农业劳模代表会议的流程、主要活动、人员信息以及会议成果等内容,用图文形式留下了全国千名农业劳模首次齐聚北京的盛况。

在纪念刊的199页上,记载着来自浙江省的全国农业劳模的简要信息。“陈福泽”一栏内写着:义乌县第二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29岁,推广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的经验,全区水稻增产。详细资料显示,陈福泽于1927年10月出生在倍磊葛仙村(现佛堂镇辖),1956年负责单季改双季稻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义乌县劳模、金华地区劳模、浙江省劳模。为双季稻推广作出贡献的他,一直受到义乌人民的尊敬。

同在199页,还记载了另一个来自义乌的全国农业劳模。“江荣喜”一栏内写着:义乌县大唐乡金星农、林、牧业社主任,24岁,繁殖耕牛有成绩。而“名人档案(江荣喜)”档案柜里,亦珍藏着部分珍贵资料。

江荣喜的三儿媳成爱仙,特意从翻拍的全国首届农业劳模合影照里截取了中间部分,放大后加上了相框,裱了四份,分给兄弟姐妹们。“中间第三排那个帽子歪了的就是我公公。”成爱仙说,“他个性好强,一生不甘落后于人。那时候,全义乌就这么两个全国农业劳模。他出席过省、地、县市级30多次劳模会、党代会,奖章都有七八块,这是唯一保留下来的东西。”据三儿子江樟清回忆,《浙江日报》曾刊发文章《龙门山上拔穷根 记畜牧业先进单位金星大队》,对父亲江荣喜的事迹进行了报道。1964年,浙江省电影制片厂以江荣喜的先进事迹为题材,摄制了题为《牛羊满山岗》的影片。

见证轰轰烈烈的“义乌劳模群英会”

档案见证了历史变迁和发展,档案里流淌着峥嵘岁月里的记忆。

1983年3月9日上午,义乌召开了“全县一九八二年度劳模、先进表彰大会”。在市档案馆里,两份讲话稿弥足珍贵:时任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的讲话稿,题为《全县人民放下心来,放开手脚劳动致富 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贡献》;时任义乌县县长范华福的讲话稿,题为《贯彻坚决改革的精神 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资料记载:当年的劳模、先进表彰大会,成了义乌各条战线的群英大会师,与会的劳模、劳模集体代表、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超过1000人。

在一页页泛黄的稿纸上,在一字一句的讲话里,全县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们带头致富、宣传劳动致富、帮助支持群众劳动致富的火热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争着劳动致富,争当“万元户”“万斤粮户”“争取国民经济翻两番”已经成了农村的话题、议论的中心。

另外,纸质档案《义乌县一九八二年度劳动模范、部分先进单位和个人事迹简介》里,留存了78份事迹材料,其中不乏精彩内容。

劳动模范集体——城阳供销合作社大胆推行了“利润包干、超额分成、工资浮动”的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出现了“三增一减”的新局面。他们落实经济责任制的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进行了报道,到目前止(注:当时为1983年3月10日),已有十多个省市的八十多个单位前来参观学习,成了商业战线开创新局面的先锋。

劳模代表——许忠汝是徐村公社许宅大队党支部委员、科技组长,也是省劳动模范。他刻苦钻研农技知识,热心为社员群众服务,被人们称为“老黄牛”。他在大队身兼数职,对工作极为负责任。通过学习和实践,他摸索掌握了一套农业高产的技术和经验,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他在科学种蔗上也很有一套,总结的糖蔗栽培技术,对全大队、全公社以至全县的糖蔗生产都起了示范和促进作用。

大陈公社金山大队是我县多年的先进单位,1982年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集体;田心乡是农业战线的一面先进红旗,走改革新路子后,老先进又展现了新面目;义乌县电器厂工人金珠钗,连续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和省、地、县“三八红旗手”,是一个“赵春娥式的好工人”……细细阅读,就会发现每一个事迹材料里,都洋溢着“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只争朝夕的战斗风貌”。

记录感人肺腑的义乌劳模故事

精神文化具有连续性和传承性,档案正是其原始资料和重要承载者之一。

在市档案馆里,还珍藏着“全国五一时代英模”荣誉证书、奖章和浙江省劳动模范的奖章等重要档案,每一个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全国五一时代英模”证书和奖牌的捐赠人是老兵楼园营。他于1951年10月入朝参战,在人民志愿军担任文化教员,曾多次立功受奖。被朝鲜政府授予的军功奖章和二级战士荣誉勋章等,目前都珍藏在市档案馆内。

资料记载:1979年,楼园营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他坚持帮扶孤儿寡母、特困生、烈军属等,累计捐助超过150人。期间,他曾两次中风,一次脑溢血,一次脑梗塞,还有一次初诊为肺癌,情况非常危急。但是他没被病魔所威胁,以坚强的信念,经常同老伴陈莲琴一起深入农村跋山涉水,了解贫苦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成百上千次送钱、送物、送书、送报、嘘寒问暖,为贫困家庭解决困难……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他的爱心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各种锦旗、感谢信纷至沓来,他也因此获得了“义乌市爱心老人”“浙江省慈善大会个人奖”等诸多荣誉。

2000年6月29日,在“黄昌桂个人档案捐赠仪式”上,黄昌桂将自己获得的“浙江省八七年度劳模证书”和“浙江省劳动模范”奖章等个人物品捐赠给市档案馆。

据金华党史网《夜读党史》推出的“全国劳模风采”栏目介绍,黄昌桂于1948年出生,1973年退伍进入公安系统工作,1988年任义乌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副所长。他长年累月战斗在维护社会治安第一线,练就了一身识别、跟踪、抓捕、审查流窜犯的过硬本领。1973年至1990年期间,他和同事们共同配合,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506名,其中劳改劳教在逃和通缉在逃案犯64名;破获各类案件350起,缴获赃款赃物(计价)30余万元(当场交还失主的不计在内)。他被当地群众誉为“义乌神探”“反扒能手”“经济卫士”。

在市档案馆三楼,义乌好人馆常年开门迎客。这里共有全国劳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6个展区,陈列了截至2020年的义乌历届全国劳模、道德模范、金华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2015年以来的浙江好人,共计64人。

置身其中,如沐精神春风。除了黄昌桂的照片和事迹,还可以一睹众多义乌人民耳熟能详的全国劳模的风采:有全身心扑在七一村发展繁荣上的何德兴,有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与研究五十年的吴加澍,还有被和田县干部群众称为“光明使者”的援疆医生杨英行……

“这是我市倾力打造的城市‘精神坐标’,也是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的重要载体。”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解、学习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可以让全体市民找到道德坐标,引导全社会传递正能量,营造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凝聚起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磅礴精神力量。

说说义乌古代商贸业那些事儿  防溺水小课堂  涉险水域 隐患排查  以绿色低碳绘就生物多样性之美  我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主题宣讲暨“全国低碳日”宣传活动  全市首张“青心义乌”人才交友地图发布  义乌百名青年人才“5·20”觅良缘  

义乌网

GMT+8, 2024-5-22 00: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