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的研发资金有限,养不起也没必要养整个博士团队,博士创新站解决了创新研发上的人才瓶颈等问题,还能为我们的技术队伍进行传帮带。”提到博士创新站,义乌市光明工程近视防控研究所负责人刘宏图高兴地说,“我们有需求,线上线下专家随时到,平常有什么问题,他们都会积极回复、出谋划策,这可帮了我们大忙。” 今年1月,在市科协的支持和帮助下,光明工程引进了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康永印博士及其团队,研究方向为“健康显示和健康照明的研究开发”“光环境对近视的影响”“视力筛查软硬件系统开发”等项目。 “睛”彩“视”界护眼实力出圈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处于高位,且正朝着低龄化、重度化发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势在必行。”提及成立市光明工程近视防控研究所的初衷,刘宏图表示,希望通过自身的专业技术,做好近视预防、控制、验光、矫正、知识科普等工作,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据悉,光明工程于2017年正式成立,拥有医学验光配镜、角膜塑形镜验配、离焦镜验配、斜弱视诊疗、视功能康复训练等多项诊疗项目,并有一支由高级验光师和验配师组成的专家医疗团队,为青少年提供多维度的视力健康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所还配备了蔡司光学生物测量仪、眼底照相机、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台、角膜地形图、数码裂隙灯等国内外高精尖检查设备,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医疗级眼部健康检查。 多年来,该研究所肩负起保护青少年眼健康的责任,建立了“科普教育+预防建档+科学预测+控制干预”的一站式个性化诊疗方案,做到防控、干预两不误;积极研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信息平台,并升级为智慧学生健康监测系统,为学生视力筛查、常见病监测及健康体检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多维度、全方位守护孩子们的“光明”未来。 此外,光明工程还通过开展一系列眼健康公益活动,走进学校、社区,进行近视防控知识科普宣讲和眼健康检查,提高家长和学生们的健康用眼及科学防护意识,为提升我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及眼健康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力促视光专业创新发展 “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的力量加速眼视光先进技术研究,为广大群众的眼健康提供更先进、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刘宏图说,一直以来,渴望组建一支研发服务团队,与博士专家们做项目、促合作,实践培养一批人才,赋予发展新动力。 谈及与康永印及其团队合作,刘宏图直言,康永印现任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曾参与和主持多项科技部和省市研发项目以及多项产业化项目,并牵头制定量子点光转换膜国家标准2项,申请专利50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1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件。通过市科协的“牵线搭桥”,刘宏图和康永印博士进行了接洽,双方相谈甚欢,彼此都很认可,合作水到渠成。 博士创新站建站后,双方就不同光环境(如室内照明、电子设备的屏幕亮度等)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的方法;开发一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视力状况的视力筛查软硬件系统,以提高视力筛查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深入研究健康显示和健康照明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的色温控制、亮度调节、闪烁频率等参数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以及健康照明产品,如无频闪灯具、护眼光源等的设计和研发等内容开展合作攻关。 “希望依托已有的眼科视光研究和工艺技术研究,整合专家、渠道、市场资源,推动相关研发成果沉淀、转化,助力义乌眼科医疗行业发展。”刘宏图说,不仅如此,博士专家的加盟,还让研究所的创新氛围得到改善。“这个方法可以试试看”“这样的进度有点慢,有没有办法加快”……博士专家的这些问题加快技术人员的不断思考和创新。 对于康永印博士来说,帮助研究所解决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做学术研究还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实际运营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更加复杂也更加具体,在帮助他们解决这些技术问题的同时,自己也了解到更多面向行业的实际需求,对创新服务社会需求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今,一有空余时间,康永印博士就带着团队成员往研究所跑,而光明工程全力支持资金、人员和技术,让博士团队研究安心,合作放心。 |
GMT+8, 2025-5-10 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