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手臂肿胀飙血 胸口静脉曲张 浙大四院多学科联合救治患者转危为安

2024-6-27 08:52

摘要: 多日前,来自浦江县的王大伯前往浙大四院肾病科求医,医生接诊后,很是惊讶——他身材瘦小,但右臂却出奇粗壮,呈现淤紫色。右肩比左侧低了一大截,手背肿得像馒头,胸口有明显静脉曲张,胸部异常增大。手抬不起来, ...

多日前,来自浦江县的王大伯前往浙大四院肾病科求医,医生接诊后,很是惊讶——他身材瘦小,但右臂却出奇粗壮,呈现淤紫色。右肩比左侧低了一大截,手背肿得像馒头,胸口有明显静脉曲张,胸部异常增大。手抬不起来,手肘和手腕关节活动困难,还要时时刻刻忍受肿胀疼痛,

原来,王大伯是一名肾衰竭尿毒症患者,3年前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血透患者手臂上通常都有一条血管通路,用于血液的引出,经过透析机“净化”再回输体内。王大伯先后建了两条血管通路,陆续都出现了问题。半年前,右手臂开始肿胀。但王大伯多年前因使用造影剂(碘对比剂)出现过严重过敏性休克,因此他拒绝了当地医院“做造影评估血管情况”的建议,前来浙大四院求医。

浙大四院肾病科主任杨毅带领血液透析通路团队,对王大伯的病例反复讨论,初步判断病因是右侧中心静脉闭塞,使得透析的血液无法回流,手臂肿胀持续加重。

杨毅表示,首选的解决方案是通过DSA血管造影下,开展经皮血管扩张治疗,创伤小,但术中需要用到造影剂(碘对比剂),王大伯不愿再冒险。第二种解决方案,放弃血液透析,改为腹膜透析治疗,但是王大伯担心效果不好,自己不能胜任居家腹透的操作。第三种解决方案,在左手新建一条透析通路。但是问题又来了,他的左侧手臂血管条件不佳,建立新通路也需先造影再植入人工血管,手术创伤大。

其实,家人也带着他去过几家杭州的大型三甲医院,专家建议基本相似。王大伯挣扎再三后,选择放弃。在医护人员轮番劝说下,王大伯仍旧拒绝了所有的治疗方案,“我还能忍忍,我回家熬着。”

出院回家的王大伯,每周都会接到住院期间主管医生吴龙龙关切的电话。通过一次次沟通,吴龙龙得知,王大伯出院回家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手臂皮肤多处溃烂,甚至开始“飙血”。“我们已经找到新方法了,还在组织多学科专家,论证这个方法的可行性。”电话里,吴龙龙不停地鼓励和劝说,分享最新的进展,希望帮助他重新建立直面疾病的勇气。

王大伯出院以后,杨毅仍不放弃,组织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并多次和放射科讨论,发现有案例使用“钆对比剂”可以取得相似的效果。浙大四院普外科、神经外科之前有过“钆对比剂”在术中的应用经验,于是杨毅专门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可行性方案。

“从原理上,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如果患者不做手术,手保不住,未来也没有生活质量可言。”杨毅介绍,“钆对比剂”通常应用在磁共振检查中,在X射线下显影效果没有“碘对比剂”好。中心静脉紧邻心脏大血管,手术难度和风险本身就比较高,显影条件不好,对医生来说手术挑战进一步升级。但是,这几乎是目前唯一且最佳的解决方案。

医生的关心和耐心以及经过重新论证的新方案,终于让王大伯鼓起勇气,重拾信心,重新办理住院。5月下旬,在放射介入手术室,杨毅团队顺利实施DSA下头臂静脉开通手术。随着钆造影剂安全注入,静脉闭塞情况清晰可见,通过微创介入技术精准开通了闭塞的血管,同时放置周围血管支架,预防再次狭窄。

“之前手肿在这里,头都是闷闷的、昏昏沉沉,现在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术后第二天,王大伯右上肢肿胀明显缓解,上臂围缩小了10cm,胸壁静脉曲张缓解,增大的右乳也明显回缩。术后两周,王大伯手臂青紫基本退去,臂围恢复正常,整个人状态焕然一新。

重燃希望的背后,是一群人的共情和坚持,是医患之间彼此信任和成就。据介绍,浙大四院肾病科血管通路团队由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杨毅带领,成员多在日本静冈县立医院、浙大一院等国际国内知名血管通路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血管通路并发症,目前是浙中西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全面的血管通路诊治一体化中心。

江湾小学开启“行走的课堂”  廿载爱心书包漂流路 26万份温暖照亮童心  从刚需到柔性 从“床边”到“心间” 7年试点,长护险的义乌探索  城市生活节 市民享便利  “五一”义乌文旅市场欣欣向荣  

义乌网

GMT+8, 2025-5-10 01: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