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三伏天,且看年轻人“中式”度夏

2024-7-26 10:24

摘要: “岳阳三伏正炎蒸,爽气凄风见未曾。白浪蹴天楼欲动,当时恨不到黄陵。”宋代陆游在《感昔》一诗中描绘的三伏天火热画面,今人觉得十分应景。从7月15日起,义乌也进入了为期40天的三伏天。 “三伏”的日期由二十四 ...


“岳阳三伏正炎蒸,爽气凄风见未曾。白浪蹴天楼欲动,当时恨不到黄陵。”宋代陆游在《感昔》一诗中描绘的三伏天火热画面,今人觉得十分应景。从7月15日起,义乌也进入了为期40天的三伏天。

“三伏”的日期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蕴含着人文时间里的生活智慧。经过岁月更迭,三伏天里除了炎炎烈日,还有许多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义乌年轻人纷纷开启“中式”消暑度夏模式。他们一边传承“以热制热”养生法,热衷于温食热补、草本热疗和随身热灸;一边不忘去高楼商铺中寻觅清凉幽静,去熙攘夜市里打卡人间烟火,用自己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消暑养生进行融合。

领略“三伏”里的人文历史

“三伏之‘伏’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说阴气伏藏;二是指人的伏藏,‘隐伏避盛暑也’。”95后小蒋是个传统文化爱好者,他查阅资料后发现,“三伏”的由来历史悠久,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齐鲁晚报》曾刊登《三伏天藏着这么多传统文化》一文,指出“三伏”自古就颇受重视,古人除了在伏天时进行祭祀,还会在入伏当日选择闭门不出,称之为“伏歇”。早在周朝,人们就已通过冬季凿冰、存冰,夏季用冰的方式来降温,存放冰的冷窖被称为“凌阴”,管理官吏称为“凌人”,最基层的取冰者称为“徒”。先秦时期,就有冬季藏冰,第二年夏季赏赐大臣的做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曾拥有一对铜质冰鉴,如今分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到了清代,还出现了“冰票”这一制式产物。

古代的伏天跟其他节令一样,也传承着很多食俗,比如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等。此外,古人对三伏贴伏膘格外重视,比如在汉代,朝廷就有赐肉之举。在古时候的三伏天,人们通常会吃面条,这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经开始了。史料中记载:三伏天要吃“汤饼”,也就是今天的片面汤。此外,三伏天有吃三瓜的说法,三瓜即苦瓜、丝瓜和冬瓜,非常适合三伏天降温防暑。

在一些地方还有三伏天吃伏羊的文化习俗。在安徽萧县,“吃伏羊美食节”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山东单县,吃伏羊的传统美食文化与节令相融合后更是充满文化味。据悉,单县羊肉汤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载入《中华名食谱》,享有“天下第一汤”的美誉。

寻觅闹市里的传统文化

前段时间烈日的炙烤,成功将年轻人劝退进入室内。

入伏以来,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位于龚大塘的一家中式茶馆被许多年轻人种草了。“义乌的夏日限定,荷花主题超美,还把乌篷船搬到了室内,太贴心了吧。在空调房里就可以拍出绝美的荷花打卡照,直接刷爆朋友圈,美到next level。”网友“Big Zheng”还不忘在热帖里附上“夏入江南、船入荷塘”的美照,再配以冷泡果茶和中式茶点,引得一众网友留言感叹:“太会了,永远爱中式审美”。

在义乌,同样让人“上头”的中式茶铺还有不少。网友“吃饭最积极 减肥伤脑筋”爱去新马路与世俊路交叉口的一家茶舍。她喜欢带上一本书,或窝个地方喝茶,或拿起毛笔写下心中两三事,有时候嘴馋再添一碗甜汤。

“既可以避暑,又能逛逛吃吃,一举两得。”此外,各大商场和市场也成了年轻人的扎堆之所。除了义乌之心,刚开业一个星期的义乌天地人气很旺。网友“郑大周”留言称:“街区+Mall”的建筑格局,更贴近城市的生活,这里俨然成了新的潮流地标。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点击关键词,博主们探店打卡各种特色美食、店铺的照片和短视频一时半会儿刷不完。

待夜幕落下,城市慢慢褪去火热,便到了年轻人呼朋引伴出门之时。缤纷的灯光、垂涎的美食,夜市成了他们的首选地。

网友“光脚看月亮”推荐了小六石村夜市。近日,她带领家人于晚上7点左右到达村里,正碰上晚霞漫天,又逢无人机凤凰飞天表演。“蓝天晚霞做背景,真的很惊艳,眼睛根本看不过来,拿起手机就是一顿咔咔拍。”她意犹未尽地回忆说,“入口吊桥下面,很多小朋友在小溪里玩水。夜市里小吃种类很多,还有漆扇制作和其他饰品摊位。附近有小道可以散步,是夏夜游玩的好去处。”

“义乌夜市氛围非常好,卖什么的都有。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夜市,形成了独有的夜市文化。”网友“周周在义乌”在推文《义乌夜市攻略》里简要罗列了打卡部分夜市的感受,并从高到低标出了推荐指数:青口夜市可逛的摊位挺多,附近几家东北菜馆味道不错;柳青夜市美食种类多,性价比还可以;星火马村夜市和诚信夜市也值得一去;三挺路夜市人挤人,网红店不少……

热衷中医养生新时尚

中医认为:“寒生百病,应以热治寒”,夏季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恰逢其时。近期,一张“三伏天艾灸2024时间表”在年轻人的朋友圈十分流行。表格里列出了哪些人适合做三伏灸、三伏天艾灸注意事项、三伏灸饮食六吃六不吃等内容。“我经常熬夜,爱掉头发,怎么灸?”“人很容易累,头很容易昏,能灸吗?”而在义乌各大艾灸养生馆里,带着问题前来艾灸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晒背”这一三伏天养生方式又火了。

在公园草坪、社区空地,不少年轻人或趴或坐,以各种姿态沐浴在阳光下。“晒完背感觉通体舒畅”“晒背能够祛湿补阳”……在各类社交平台中,许多网友分享自己的晒背心得和体验,认为这是“不要钱的‘天灸’”“免费的大自然补药”,引得众多网友纷纷效仿。

而在电商平台上,带三伏天、解暑等关键词的中药饮品十分受年轻人青睐。一款某平台排名热销榜前列的三伏解暑茶,含有柠檬、菊花、金银花和茉莉花;另一款热销的中药乌梅汤中,含有乌梅、丹参、荷叶、甘草和山楂……“00后”小张两种饮品各下单了20包,“我是第二次买了。煮起来比奶茶好喝,价格也很美丽,也更加健康,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喝。”

古法酸梅饮口感丰富,煮芋头马蹄饮甜而不腻……网友“柚柚橙子”爱上了中式茶饮的同时,也沉醉于其中的禅式意境:有流觞曲水,有烟笼藤帘,还可以倚着老木桌椅,抿一口冰萃的山泉茶。

回顾一下就会发现,近年来,许多年轻人早已一猛子扎进“新中式养生”的大潮中:早起用经络梳梳头,再打一段八段锦;上午泡一壶养生茶,工作或学习间隙拿艾草锤拍八虚;加餐首选黑芝麻、八珍糕等中式滋补零食;闲暇时与三五好友相约“针灸推拿养生局”;睡前半小时,草本护肤加上热水泡脚……从质疑养生到理解养生再到热爱养生,与其说年轻人“养生血脉觉醒”,不如说是健康意识的觉醒。

吕成均:一杆秤背后的千钧诚信  “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特色  市城镇职校开展研学活动  车站社区开展“爱心冰箱”公益活动  全民反诈在行动  

义乌网

GMT+8, 2025-7-1 10: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