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高中生抑郁检出率为40%,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0%,小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0%。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且呈低龄化趋势。 如何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疏导?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市政协请你来协商——构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专题协商会上获悉,“百校社工”行动正在计划中。 让社工和志愿者 成为“护心”有益补充 市政协此次专题协商会围绕“构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主题,从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部门多方协作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民主协商。 会上,市政协委员邵军提出,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进驻学校,协助学校开展人际关系调解、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心理危机干预、不良行为干预矫治等,帮助学校系统性解决学生问题及困难。 邵军表示,前期调研发现,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转化非常难,在整合各方面力量对这些学生开展帮扶之余,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初发、萌发阶段问题的学生,及早介入,有效疏导。他认为,虽然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基本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但实操训练较少,干预能力有限,且大部分兼任其他工作,在心理健康工作上的精力有限,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工作力量可以成为预防、参与、化解问题的有效支持和有益补充”。 “社工+志愿”方式 完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邵军的建议,市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胡小荣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学校社工可以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参与矛盾的调解化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大部分原因来自当前所处的社会家庭环境,而这些靠社会家庭自身无法改变,但社工可以帮助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改善服务对象功能,构建新的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成长。 胡小荣介绍,市委社会工作部今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将学校社会工作列入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领域,深入调研,积极谋划举措。经前期多次实地调研后,拟在我市开展“百校社工”行动,通过“社工+志愿”方式,进一步构建完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该行动计划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 这里所说的社工,分为驻校社工和入校社工两个类别。上岗前,需参加学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培训,确保社工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市县两级将定期对学校社会工作开展督导,常态化提升社工服务效能。 |
GMT+8, 2025-1-26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