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网络新闻 查看内容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建成

2024-12-19 09:04

摘要: 中国石化18日宣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 ...
中国石化18日宣布,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新路径。

项目采用工厂化运行方式,利用青岛炼化水上光伏电站生产的部分绿电,通过电解槽将海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产氢气并入青岛炼化管网,用于炼化生产或氢能车辆加注,生产过程完全在工厂内进行。

绿氢是指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制取的氢,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我国沿海地区和海域具有较为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海水资源,具有绿电生产绿氢的资源优势。利用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可将不稳定且较难储存的绿电资源就地转化为相对容易储存和消纳的绿氢资源,还能节省淡水,为氢能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海水制氢仍面临技术挑战。海水中约3%的盐含量以及杂质中的氯离子会对电解设备电极造成腐蚀,阳离子的沉积可能堵塞设备孔道,降低电解效率甚至损坏设备。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和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攻关,通过研发特制的关键设备和特殊工艺流程,成功攻克了耐氯电极技术、高性能极板设计以及海水循环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高度耦合互联。

中国石化围绕绿氢炼化、氢能交通加强产业布局,投产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建成136座加氢站和11个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2023年加氢站氢气加注量占全国约四成。

月饼企业生产正忙  冰箱非“保险箱”  小心餐桌上的“健康刺客”  指尖下单忙 脚尖逛店欢 市民购物袋里的“双重”热闹  午休出了新国标,如何让孩子们睡得更香?  稠江街道探索儿童慢病管理新模式  

义乌网

GMT+8, 2025-9-19 04: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