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网络新闻 查看内容

金华市“光伏+污水处理”模式多点开花

2025-3-11 09:15

摘要: 昨日,记者走进义乌江东污水处理厂,传统印象中钢筋水泥的工业场景被科技感十足的绿色景观替代。生化池的粼粼水波之上,上万块单晶硅光伏板组成蔚蓝方阵,将阳光转化为绿电。工作人员轻点控制屏幕,实时数据跃然眼前 ...

昨日,记者走进义乌江东污水处理厂,传统印象中钢筋水泥的工业场景被科技感十足的绿色景观替代。生化池的粼粼水波之上,上万块单晶硅光伏板组成蔚蓝方阵,将阳光转化为绿电。工作人员轻点控制屏幕,实时数据跃然眼前:自项目1月底实现并网发电以来,分布式光伏项目已累计发电超过2万千瓦时,为污水处理系统注入“阳光动力”。

该场景正是我市推进“光伏+污水处理”创新模式的缩影,通过在水务设施闲置空间铺设光伏组件,构建起“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清洁能源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3个污水处理厂实现光伏发电项目落地,总装机容量达17.97兆瓦,年发电量预计突破1798.24万千瓦时。

在市区秋滨污水处理厂,工人们正在调试新安装的智能运维系统。通过搭载5G通信和物联网技术,这里的3000块光伏板不仅能自动调节倾角追光,还能实时监测每块组件的发电效率。技术创新背后,是金华市构建的“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推进机制。据介绍,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立绿色项目库、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已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超8000万元。

数据显示,金华市“光伏+污水处理”项目群全面建成后,年均可节约标煤5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7万吨,节省电费505.74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创新模式正在产生“溢出效应”:在婺城区,光伏治水经验被复制到垃圾中转站;武义县将储能设备接入光伏系统,打造“24小时绿电供应”样板。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绿色能源与环保产业融合新路径,随着虚拟电厂、碳交易等新要素的接入,污水处理厂正从能源消费者转型为“产消者”,为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不良体态正悄悄损害你的健康  国际文化传播工作室在鸡鸣山社区成立  喜迎宾朋 共襄盛会  峰回涧曲路萦纡,万壑中藏一画图  平安建设为群众幸福“加码”  义亭镇开展“四大行动”构筑基层治理“平安堡垒”  

义乌网

GMT+8, 2025-5-1 17: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