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义乌市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下发《义乌市既有建筑施工动火作业消防安全管理操作指南》的通知,通过明确责任、严格审批、强化监管、科技赋能等举措,全面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提升动火作业安全水平,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各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审批制度,执行“谁审批、谁负责,谁作业、谁担责”原则,明确动火作业责任人、监护人和操作人员职责。强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镇街、住建、消防、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需建立协同监管体系,对违规动火行为实施“零容忍”,通过“行刑衔接”,对强令冒险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无盲区”。 此外,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须严格落实“八个必须”,即:必须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必须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必须制定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必须严格依规审批,必须严格持证上岗与培训,必须严格危险品与交叉作业管理,必须严格现场监护与管控,必须落实告知、培训与演练。 针对我市专业市场密集、人流量大的特点,专班要求市场须设立动火审批专岗,作业避开营业时段,微型消防站全程备勤。 据悉,我市采用“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双管齐下的模式,实现对动火作业的动态精准监管。线上,我市积极推动数字化监管,深化“焊有序”平台应用监管,完成电焊机“加芯赋码”,利用电子围栏技术预警违规动火作业;设立媒体曝光台,鼓励群众通过“12345”热线、浙里办“隐患随手拍”举报违规行为。线下,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查处无证作业、违规操作等行为。截至目前,我市已检查场所60余家,整改隐患53处。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深化动火作业专项整治,通过曝光典型案例、纳入信用惩戒等手段,形成高压震慑,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常态长效。 |
GMT+8, 2025-7-31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