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智能监管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示范城市论证会在我市举行。经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和充分论证,义乌成为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全国首个示范城市。 近年来,我市以“智慧安全帽”为核心,打造建筑工程智能监管平台,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型升级。平台以“管住人、管好事、管住风险”为目标,依托“智慧安全帽”的立体定位技术,整合日常监管需求,自202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 在金义自贸区(义乌)国际电商数字港产业园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B地块观摩现场,工作人员向专家组展示了“智慧安全帽”的功能与应用场景。 据介绍,“智慧安全帽”具备人员立体定位功能。当工人接近吊钩、未系安全带进行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为发生时,安全帽会立即发出语音警报,提醒工人规避风险。遇到突发情况,工人按下SOS按钮后,系统将在30秒内通知管理人员,事故响应时间缩短60%以上,有效降低人员伤亡风险。同时,该设备模块设计轻巧、可拆卸更换,支持在不同工人之间循环使用,大幅降低了使用成本,解决了传统智能安全帽“价格高、推广难”的问题。目前,这种“智慧安全帽”及其管理系统已在全市344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地应用。 专家组一致认为,我市以“智慧安全帽”为切入点,探索出“智能设备精准采集+数据模型研判决策”的创新监管路径,实现了从“被动防护、人工巡查、经验管理”向“主动预防、智能监控、数据驱动”的转变。我市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和改革实效,为破解建筑行业监管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义乌样板”,对全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
GMT+8, 2025-8-11 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