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已接报多起车辆火灾警情,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景,无不揭示着高温与车辆火灾之间隐秘而危险的关联。我们常说,高温是无形的“纵火者”。当密闭车厢内温度不断升高,仪表盘上的打火机、香水、消毒酒精便成了定时炸弹——有消防实验显示,喷洒的酒精遇到明火瞬间形成喷射火球,纸巾在2秒内被引燃,防护手套6秒后燃烧。更危险的是,发动机舱内老化的油路在高温下渗出燃油,如同埋下的火药线;龟裂的电线绝缘层在颠簸中擦出火花,恰似点燃引线的火星……这些隐患在常温下或许蛰伏不动,却在热浪中被彻底激活,将车辆变成移动的“火药桶”。 防火需要全民参与。车主要成为第一道防线,定期检查油路电路,不在车内放置易燃易爆物品,配备车载灭火器并掌握使用方法等。物流企业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司机培训应涵盖高温防火的每一个细节,确保做到防患于未“燃”。 应对火灾更需科学智慧。当仪表盘冒出青烟,当引擎传来异响,驾驶人要牢记“小火赶快灭、中火讲方法、大火赶紧跑”的原则。对于新能源汽车,更要警惕电池在高温下的潜在风险,一旦起火需立即撤离并拨打119,切勿贸然扑救。 高温仍在持续,每位市民都应成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让防火意识如同烈日下的树荫,为城市撑起一片安全的绿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场高温“烤”验中,守护住每一个车轮下的平安。 |
GMT+8, 2025-8-26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