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运动入乡野 乡村添活力

2025-9-15 09:16

摘要: 今年,运动的活力,从城市赛场传向乡村田野,绘就了一幅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生动画卷。当“浙BA”、浙超赛事在城市点燃观众热情时,义乌的广大乡村同样是热闹非凡,“村BA”“村羽”、乡村越野赛等贴近生活的运动狂欢 ...


今年,运动的活力,从城市赛场传向乡村田野,绘就了一幅全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生动画卷。当“浙BA”、浙超赛事在城市点燃观众热情时,义乌的广大乡村同样是热闹非凡,“村BA”“村羽”、乡村越野赛等贴近生活的运动狂欢相继上演。

在义乌,乡村运动之所以能保持火热态势,背后离不开“硬核”支撑——乡村运动设施的全面升级。近年来,义乌乡村运动场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从无到有,在闲置土地上建成设施完善的运动场馆;有的对旧厂房、旧校舍进行改造翻新,让老旧空间“变身”为功能齐全的运动场所。这些升级的运动空间,不仅为乡村赛事提供良好的举办场地,更激发了村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让运动融入乡村生活,为乡村注入全新活力。

乡村有了“顶级”运动场地

夜幕降临,后宅街道大傅宅村足球场上,一群青少年正追随着滚动的足球来回奔跑。“进啦!好球!”村民们围在场边,时不时发出喝彩声。

这是后宅街道新晋运动“网红地”的其中一部分。整个运动场占地超2400平方米,不仅颜值吸睛,更藏着“硬核”细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等户外运动场地一应俱全,四周还装有灯光、监控等设备,能够确保夜间打球的安全性与观赏性。目前,该场地向村民和体育爱好者免费开放,隔壁村社的人都忍不住要来“蹭场子”。

“过去条件差,篮球场都是水泥地,一摔就容易磨破皮,有时候还会变成‘停车场’。现在这地面用的PU材质抗水、耐磨、防滑,弹性也很好,运动起来更安全。”大傅宅村党支部书记黄兴海介绍,这个运动场从去年开始改造,场地划分、材质选料都进行了充分考虑。

场地一建好,就成了“香饽饽”。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这个夏天几乎天天爆满,篮球场更是成为后宅街道“村BA”赛事场地之一。只要天气好,大傅宅村运动场就会有精彩的比赛对决,这里也成了该街道数一数二的“地标性”户外运动场地。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想办法做什么。”在后宅街道塘李共建委负责人缪晨昊眼里,这几年各村的运动场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后宅街道李祖村也建起了篮球场,不仅有好几层高的观众看台,还安装了能遮风挡雨的智能伸缩棚顶。

后宅街道各村运动场地的美丽蝶变,正是义乌乡村体育设施持续升级的最好印证。一个个精心打造的高标准运动场地,点缀在义乌的乡村大地上,让乡村夜晚更富活力与激情。

精彩赛事为乡村添活力

运动场地“硬”了,村民活动“富”了,如何进一步激发乡村的生命力?义乌用持续创新的办赛模式和不断丰富的赛事体系,撬动乡村治理、产业与文化的“软”升级。

今年3月,双林景区迎来了佛堂镇“云黄杯”首届登山越野赛。参加此次登山越野赛的选手,既有经验丰富的越野“老将”,也有附近寺前街村、云山村、塔山村的运动爱好者。

“举办越野赛后,这里变成登山越野运动的热门打卡点,无形之中为景区和周边村落增加了不少人气,也为乡村文旅发展增添活力。”双林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样的场景,也在义乌其他村社精彩上演。在赤岸镇雅治街村,自去年3月村庄篮球场建成以来,村民的消遣方式转向了“球场”,茶余饭后的话题从“家长里短”变成了“战术切磋”,赛事也成了乡情联谊的新桥梁。

村级赛事中,参加对象不仅有当地村民,还有返乡大学生、在外优秀人才,原本冷清的文化礼堂、篮球场地也因运动赛事变得人声鼎沸。“村里更热闹了,平时不怎么回村的小伙子,现在也经常回村和我们一起打球。”佛堂镇朝阳村村民叶丁康说。

值得一提的是,朝阳村篮球队中多名球员既是村里的“明星球员”,也是基层治理的“先锋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平安巡防、矛盾调解等社会志愿服务,并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以赛聚人、以赛促治、以赛兴业。体育不再是简单的运动,而是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兴动力,促进社会治理、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之一。

运动成为城乡融合新纽带

如今,越来越多的运动,早已跨越区域,走进更广袤的乡村大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赛事越办越好,运动也成为城乡融合新纽带。

每逢周末,上溪镇寺西村村民小吴总会骑上单车,约上自己的骑友,沿着“人文上溪”美丽乡村精品线,再途经“红糖飘香”“千年古镇”“赤岸西海”等美丽乡村精品线,最终来到赤岸镇“席山也”等露营基地,小憩游玩后,再原路返程。

“乡村道路越来越宽,路边的风景也越来越美。”小吴笑着说,他从大学开始,就爱上骑行这项运动。回到义乌后,他发现这边的乡村道路很适合骑行,便积极参与其中。去年春天,他还参加了上溪镇举办的首届环湖自行车挑战赛,并成功完赛。

乡村运动蕴含的朴素热情和自然风光,不断吸引着渴望逃离城市喧嚣的市民。近些年,城西街道何斯路村建起了赛马场,大陈镇红旗村结合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开放龙舟训练基地,佛堂镇龙溪村推广攀岩项目,或传统或新兴的运动项目让城市人纷纷来到乡村打卡。

如今,义乌乡村运动实践远不止是“建场地、办赛事”。从“本土热潮”到“可持续生态”,义乌还着力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乡村运动IP,让“村味”更燃、更持久。如佛堂镇、赤岸镇等地,将镇街文旅IP作为乡村各大运动赛事“代言人”,让运动赛事与文旅发展充分融合,进一步助力义乌文旅发展。

当运动成为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当城乡之间因为运动而更加紧密,乡村振兴也在义乌乡村跑出了新速度。未来的义乌乡村,会因运动这份“融合剂”而变得更加美好!


300尾人工繁育义乌小鲵放归山林  婺剧下乡 好戏连台  运动入乡野 乡村添活力  在咖啡香中校准幸福频率​  义乌—巴州东西部协作助力聋人女孩重启人生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今年9月实施 新规守护“小电驴”安全上路  

义乌网

GMT+8, 2025-9-15 12: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