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方能赢得发展先机;乘势而上,才能激发奋进动能。 眼下,我市招商引资热潮涌动、势头强劲,一支支招商“铁军”奔赴一线、精准出击,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加快推进,一条条产业链条逐步延伸、集群成势,义乌招商“大步快跑”、城市发展“气势如虹”。 招商引资,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更是实现城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抓手。锚定“打造新典范、再造新辉煌”目标,紧扣“四个化”战略路径、“六个地”战略定位,我市深化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打响“投资义乌”品牌,培育壮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达986.032亿元,项目数和总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47.83%和19.21%。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五十亿以上项目7个,十亿以上项目23个。从产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项目64个,总投资801.892亿元;商贸业项目38个,总投资184.14亿元。 聚力“招得来”,从单打独斗到聚势聚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义乌如何实现换挡升级、爬坡过坎?面对这一时代课题,我市围绕“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以顶层设计为统揽,以高位推进为基础,不断优化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今年,我市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同步出台招商引资总体方案,建立“联席+准入+并联推进”等机制,构建起“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通过整合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与两大平台六个招商局力量,我市形成“一个专班统筹、一支队伍抓到底”的高效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我市着力构建“1+2+14+16+X”的招商工作体系,推动平台、镇街、国企三方协同发力,全面恢复镇街和国企的招商功能,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点线面联动的三级招商网络,构建“全员招商、全域招商、全时招商”的新格局。 佛堂镇依托优势资源与域内产业链,解决招商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集团聚焦新消费业态,积极谋划社区超市、便民服务等项目;陆港集团则立足自身职能,围绕仓储、供应链等关键环节开展精准招商,镇街、国企迅速行动,分头摸排项目线索、拟定具体招商方案,展现出了“开局即奔跑”的干事氛围。 为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推进与落实,我市不断强化制度保障,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明确职责分工,将招商任务纳入年度综合考核体系,设立项目招引“擂台赛”,推行“周通报、月晾晒”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大比拼”局面。 蓄力“发展好”,从政策招商到生态招商 近日,由经开区、产投集团下属工投公司建设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标准厂房一期及绿色动力产业基地标准厂房一期项目正式开工。 据悉,新材料产业基地标准厂房一期围绕化妆品产业链的核心需求,致力于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推动化妆品产业迈向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绿色动力产业基地标准厂房一期以绿色低碳、创新驱动为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升级版”产业集群生态,聚焦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需求,有效集聚产业力量、优化产业布局,为义乌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提供坚实平台支撑。 “传统招商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为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规范招商引资的工作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实现从政策招商到场景招商、生态招商转变。聚焦高标准打造上溪、赤岸两个新‘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联动构建‘一镇一链、一园一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上两个项目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打造特色应用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投资环境与发展生态,有效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其他平台也正在发力,例如徐江工业区正聚焦低空经济与智能终端产业,做好项目招引规划;双江湖新区积极谋划智创园的建设,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项目招引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义乌心中有“谱”。在关键处落子,从全局上考量。围绕“建链、补链、强链”的主线,义乌持续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加快推动芯片、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集聚成群。同时,充分发挥小商品市场的产品数量优势、品质升级潜力与品类拓展空间,推动贸科工一体化联动发展。在新兴赛道布局方面,义乌积极瞄准智能终端、芯片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精准发力,力争引入多个行业龙头项目,填补本地产业空白,推动产业版图向高端化、前沿化延伸。 发力“留得住”,从“串联跑”到“并联办” 招商引资,不只是“引得来”,更在于“落得下、留得住”。这看似简单的九个字,背后却凝聚着理念的革新、职能的转变与环境的优化。 以“先进导电粉体材料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我市第一个“拿地即开工”的项目。日前,其项目负责人赵祖训一次性领取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不动产权证书》,因企业无额外用地需求,免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即实现“四证齐发”。 “从项目启动到正式开工,只用了不到30天时间!”对此,常驻深圳的赵祖训发出赞叹,“这个办证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为项目提前投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营商环境,是义乌招商引资的核心“底气”和“生命线”。近年来,义乌坚持“招商”与“安商”并重,通过流程再造、服务升级,全面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方面,我市优化政务服务机制,建立“招落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健全“六线并联”“四证齐发”等项目落地“一件事”机制,打通审批、土地、配套等关键环节,实现从“串联跑”到“并联办”的转变。 另一方面,我市强化管理保障工作,推进管理做“加法”、服务效能做“乘法”,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落地计划,通过建立落地时间表、梳理堵点难点问题并协调解决,实现极速推进,确保项目“引得进、建得快、落得实、见成效”。 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地,不仅体现了义乌“精准定向”的招商智慧,更彰显了“有诺必践”的营商诚意。在这片既不靠海、又不沿边的土地上,一场由机制创新驱动的招商引资“化学反应”正在加速发生,企业家的满意度正成为衡量这座城市价值的新标尺。 |
GMT+8, 2025-9-17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