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城西街道伏龙山路“餐餐秀饭馆”发现一个潜在的燃气爆燃风险,当即被依法暂扣违规气瓶责令停业,街道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士连夜协调燃气公司整改、协助贮存食材,让商户在30小时内顺利复工。这种“铁腕除隐患、温情解难题”的实践,正勾勒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在义乌这座市场主体密集的城市,执法从未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城西街道“1+5+N”机制用“联合作战”替代“单打独斗”,这个月已排查隐患900多项,既彰显监管刚性,更以“一企一策”的服务破解企业困境。环保部门的“科技天网”更具巧思:VOCS监控平台预警后,短信提示与走航车核查同步启动,让企业在整改中规避罚单,实现“线下检查锐减32%”与“隐患处置率提升”的双赢。市场监管局的108项“首违不罚”清单,让超市王老板在反思中成长;廿三里街道的“预约式”服务,把垃圾分类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宾王商贸区的“外摆黄线”与单向通行设计,在规范经营中留住烟火气。这些实践印证着同一道理:严格执法是底线守护,热情服务是源头治理,二者本是推动发展的“共同体”。 反观“重服务轻执法”的误区,实则是对治理逻辑的曲解。佛堂镇“三类不查”机制明确划定边界:信用好的企业获“无事不扰”,但风险预警即刻触发检查,这恰是“宽严相济”的精准体现。正如一家服饰企业在广告合规指导后投诉量下降65%所证明的,服务型执法从来不是放松标准,而是以专业帮扶筑牢安全根基。 从“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深化,到“预防—执法—整改”的闭环构建,各执法部门正用实践回答“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命题。当执法人员既敢亮“红牌”又善开“良方”,当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自律”,营商环境便有了“安全硬度”与“服务温度”的双重保障,这正是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支撑。 |
GMT+8, 2025-10-20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