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师范大学与市水务集团联合推进的生活污泥覆膜堆肥再生园林绿化营养土示范项目传来捷报:项目产出的营养土经第三方权威检测,全部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已成功应用于城市公园绿化、道路景观打造、观赏盆栽培育及矿山生态修复等场景。该示范项目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低碳环保的双赢,成功打开了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新通道。 长期以来,生活污泥的处理是城市治理的“硬骨头”。传统填埋或焚烧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处置成本高,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此次校企合作项目,正是瞄准这一痛点开展技术攻关。“高校的智慧大脑与企业的应用场景相结合,能产生‘1+1>2’的效应。”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喻曼博士团队依托其在有机固废处理领域多年的研究与技术积累,开发出减污降碳协同的污泥堆肥发酵工艺,城市环境“包袱”实现绿色逆袭。而市水务集团则聚焦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培育,凭借其在生产设备、污水处理配套及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实现技术快速落地。双方通过共建“污泥资源化利用研发基地”,形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完整闭环。 据悉,该项目采用先进覆膜堆肥、碳氮固定、微生物扩增等核心工艺,在发酵过程中有效降解有害物质、最大限度保留污泥营养成分,所产出的营养土符合园林绿化用泥质标准,显著降低污泥处置与绿化营养土外购成本,又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等碳排放,形成“降碳—减排—利用”的良性循环,是低碳循环经济理念的生动实践。 创新成果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实际应用效益上。目前,营养土已应用于湿地公园、园林绿化、道路绿化景观盆栽等地,植物长势良好,能有效改善土壤板结问题,提升肥力指数。该项目既使生活污泥“变废为宝”,又解决了绿化用土需求,同时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据测算,年处理污泥1.2万吨项目,可减少碳排放超600吨,相当于种植3.6万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同时为污水处理厂降本增效近500万元。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优化工艺、拓展产品链,探索营养土在生态修复、土壤改良等领域的应用,为城乡生态环境改善和“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新动力。 |
GMT+8, 2025-10-29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