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用好AI,让它有“爱”不添“害”

2025-11-5 13:23

摘要: “知名主持人亲自推荐,说是能改善记忆和视觉功能,结果竟然是AI生成的虚假带货视频!”近日,江东街道居民吴美珍手机里播放的短视频,引发了邻里间的热议。当AI换脸、AI生成内容技术门槛降低,几分钟即可炮制虚假信 ...


“知名主持人亲自推荐,说是能改善记忆和视觉功能,结果竟然是AI生成的虚假带货视频!”近日,江东街道居民吴美珍手机里播放的短视频,引发了邻里间的热议。当AI换脸、AI生成内容技术门槛降低,几分钟即可炮制虚假信息,“眼见为实”的底线正被多元AI骗局持续冲击。那么在义乌,市民碰到AI骗局的情况是否多见?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就此实地走访调查了一番。

孰真孰假,难辨AI骗局

“群里的‘视频’是AI伪造的,求大家别传播!”今年8月,市民楼鑫(化名)在孩子培训机构的家长群里急得直跺脚。记者见到他时,他仍难掩疲惫:“7月初收到陌生邮件,附件是AI换脸伪造的不真视频,对方要5万元封口费,说不给就发去单位和社交圈。”“我没给钱,视频果然被发到了家长群,客户也打电话来核实,那段时间我天天失眠。”直到报警后,楼先生虚假视频的传播才停了下来,但名誉受损的影响持续了很久。

记者在义乌街头走访30位市民,19人表示刷到过疑似AI生成内容,其中包括AI换脸短视频,也有AI数字人带货视频,12人坦言差点被骗。北苑街道一家药店的店主陈乔翻出手机里的视频:“画面里是形象光鲜的AI数字人,自称‘健康顾问’推荐保健品,说能增强免疫力,顾客想批量采购做促销。我看着内容专业又逼真,差点就联系供货商了,幸好女儿提醒现在AI生成的带货视频特别多,劝我悠着点。”

AI虚假宣传的形式远超单一“换脸”。记者走访义乌40余家商户,有26家表示收到过各类AI生成的推广内容,既有明星“数字分身”代言,也有AI批量生成的虚假爆款测评。商户楼伟民向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奥运冠军全红婵的“数字分身”正在代言土鸡蛋,说着和冠军口音一致的推荐语,而这是骗子未经授权用AI合成的。“不少客户差点信以为真,和我聊天时都在感慨‘防不胜防’。”

经营美妆的王芳芳则遭遇了AI“伪原创”带货陷阱:“收到一条‘爆款口红实测’视频,画面里的试色效果、使用反馈看起来特别真实,后面附了供货链接,说‘厂家直供、日销千单’。我差点下单进货,结果发现视频里的产品细节模糊,而且多个不同账号发了同款视频,只是换了背景音乐。后来我才知道是AI批量生成的虚假测评,产品就是‘三无’产品。”

老年群体是各类AI骗局的主要目标。东洲社区居民李敏阿姨说,她老伴就曾经被骗:“视频里‘专家’穿白大褂,说有治高血压的特效药,还出示了逼真的‘检测报告’,背景和讲解逻辑都像正规科普。我老伴买了三个疗程,吃了没效果,卖家也失联了,后来才知道‘专家’是AI合成形象,相关资质证明都是AI生成的。”

从事电商运营的周文强则遭遇了AI生成虚假订单骗局:“‘客户’发来视频说要大批量订货,需先付定金,视频里的人跟之前对接的工作人员长得一样,还附上了估计是AI生成的公司资质和订单合同。幸好同事提醒核对账号和公章细节,才发现这个账号是陌生的,合同上的公司信息有明显拼接痕迹,避免了损失。”

“以前‘眼见为实’,现在视频、文案都可能是AI造假。”商户刘宁的感慨道出许多人的心声。记者走访发现,超七成受访者对网络信息产生不信任感,涉及转账、进货、消费时都会反复核实,担心遭遇各类AI骗局。

多方共治,联手筑牢防线

面对AI换脸、AI虚假带货等多元乱象,记者调查发现,我市正自发形成合力,用各种方式守护“真实”。

平台技术防控不断升级,针对多元AI生成内容精准施策。记者联系到抖音App工作人员,据他透露,平台已上线多维度AI内容识别系统,该系统不仅能识别AI换脸的面部边缘模糊、眼神呆滞等破绽,还能检测AI数字人带货的动作僵硬、背景违和等特征,识别后会添加“疑似合成内容”标识。市民郭子铭说:“现在刷短视频常看到这种标识,遇到AI批量生成的相似带货视频,平台还会弹窗提醒‘内容可能重复或AI生成,请注意甄别’,同时增设了AI内容举报通道,反馈很快。”

社区宣传教育精准覆盖多元骗局。记者在北苑街道丹溪社区、江东街道东洲社区等地看到,社区宣传栏都贴着AI骗局识别指南,既包含换脸诈骗特征,也有AI虚假带货、AI生成虚假资质的辨别方法。不少社区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退休教师、志愿者组成的反诈宣传队。在丹溪社区,志愿者孙建发正在演示:“大家看,AI合成的人脸没有微表情,AI数字人带货没有自然互动,AI生成的检测报告往往细节模糊,还可以用反向搜索来核实产品信息。”

公安、司法等部门也会定期走进企业、工地、老年大学等地,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现场老人们认真记录,市民张大爷说:“我们楼栋居民自发组建了反诈微信群,分享各种AI骗局案例,上次我看到AI数字人推荐理财的视频,发到群里被提醒是虚假宣传,避开了坑。”微信群里还开展了“反诈达人”评选活动,鼓励居民分享防骗经验,不少人总结的“三看原则”(看标识、看细节、看渠道),在邻里间广泛传播。

商户们也抱团防范多元AI骗局。不少商户组建行业交流群,遇到可疑AI宣传视频、批量生成的测评内容就互相提醒。“我们约定,明星代言要查授权,数字人带货要核资质,大额订单必须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签订正式合同,绝不私下转账。”商户楼伟民说,现在商户们还会共享AI生成内容的识别技巧,比如AI批量生成的带货视频往往配乐、话术高度相似,很容易甄别。

市民防范意识也明显提升。福建客商林阿豪告诉记者:“进货时遇到AI数字人带货或虚假测评视频,我会要求其出示品牌授权证明和真实供货凭证,没有的一律不考虑。”超市收银员也会提醒老年顾客:“扫码买保健品、理财,遇到AI推荐的,先跟儿女商量,别被虚假内容骗了。”

法律护航,让AI“向善”而行

“AI技术就像一把手术刀,可救人亦会伤人,关键在握刀者的选择和使用边界。”浙江东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楼璟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换脸滥用、AI生成虚假带货内容等行为,可能侵犯肖像权、名誉权,甚至构成刑事犯罪,受害者要学会依法维权。

楼璟倩介绍:“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进行AI换脸,或用AI生成虚假内容进行商业宣传,都是侵权行为,受害者可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像AI数字人虚假带货、AI生成虚假测评误导消费的,还构成虚假宣传,涉事方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对于AI换脸诈骗、AI生成虚假订单实施诈骗等行为,楼璟倩指出:“这已触犯刑法,诈骗金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会面临刑事处罚。受害者要第一时间截屏、录屏固定证据,不仅要保存虚假内容本身,还要记录发布平台、账号、传播范围等信息,及时向平台投诉、报警。”

楼璟倩呼吁:“技术开发者要坚守伦理,不开发传播非法AI生成工具;平台要加强全品类AI内容审核,不让虚假带货、虚假宣传等内容传播;市民要提高警惕,发现各类AI虚假内容及时举报。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AI回归服务人类的本质。”

从社区反诈讲座到商户抱团防骗,从平台技术防控到法律护航,一场守护真实的行动在义乌持续推进。AI技术本无善恶,无论是换脸还是内容生成,只要全社会坚守法律和伦理底线,就能遏制乱象蔓延,让“眼见为实”的信任重回生活,让AI成为赋能商贸发展、便利市民生活的正能量。


体检单上的“↑↓+-”是啥信号?  全科医生来“解码”,守护您的健康!  稻浪飘香处 咖啡润乡村  莱山村“大稻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用好AI,让它有“爱”不添“害”  15天热销近300万只 义乌原创“伴飞小鸟”“飞”向全球  为从业人员 送上“安全快递”  

义乌网

GMT+8, 2025-11-5 17: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