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义乌网 首页 其他新闻 查看内容

博士站里“点绿成金” 校企共绘碧水商城 市水务集团旗下两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博士创 ...

2025-11-13 08:33

摘要: 日前,在浙江省科协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博士创新站名单中,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以下简称:水务集团)旗下的两家企业——义乌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义乌易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双双上榜。这不仅是对市水务集团产学研深度 ...


日前,在浙江省科协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博士创新站名单中,义乌市水务建设集团(以下简称:水务集团)旗下的两家企业——义乌市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义乌易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双双上榜。这不仅是对市水务集团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能力的省级认可,更为义乌生态环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

引凤筑巢:生产一线变身“创新课堂”

“我们不仅是人才的‘接收站’,更是人才的‘孵化器’。”面对技能飞速迭代的挑战,市水务集团主动出击,将目光投向高校的“智囊团”。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使得“本科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基地”等平台相继落地,探索出“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结对模式。

如今,走进水务集团的生产一线,常能看到高校师生的身影。他们带着前沿理论而来,与企业技术骨干碰撞出创新火花。今年四月,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两位研究生入驻义乌水处理公司赤岸运营部,与10名技术骨干组成联合攻关小组。“过去我们的创新多集中在设备改造层面,这次合作带来了根本性改变。”赤岸运营部经理龚政深有感触地说,高校团队带来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让研发方向更精准,成果更接地气,一线工作人员也能接触到行业最新动态,知识面和技术能力都得到提升。

在赤岸运营部,高校学子不再是单纯的学生。他们穿着工装,和研发团队一起,在污泥处理设备旁记录数据、分析样本。“把课本上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理解问题的核心,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驻扎在运营部的浙工大环境专业研究生戴嘉树一边操作着仪器一边说,这种“理论+实践”的双向赋能模式成效显著,目前团队成功在赤岸小试系统中培育出致密性污泥,生产性试验的相关指标也已接近标准。

据统计,水务集团已累计接收200余名高校师生进站实践。为筑牢人才根基,水务集团通过打造水务党校、“知建新功·水润同心”统战品牌等举措,构建“党建+人才”培育体系。目前,已培育出“浙江建设工匠”“浙江省青年工匠”等高层次技术人才12名,拥有中高级职称275人,完成课题和创新项目300余项,形成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123项,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落地生根。

瞄准痛点:联手高校共啃“硬骨头”

实验室的成果,唯有在生产线上经受检验,才能创造真实价值。水务集团秉持“问题从生产中来,成果到应用中去”的理念,聚焦水资源高效利用、污染物深度处理等关键领域,联手高校攻坚克难。

企业联手高校共啃“硬骨头”。义乌易诺环境科技公司与中国计量大学联合研究的《表面处理产业园工业废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凭借创新的“物化法+离子交换+生物法+膜处理+负压蒸发”组合拳,以及智能预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成功通过省科技厅中期答辩。该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项目投产后,再生水利用率将超过70%,综合处理成本能降四成左右。”正是凭借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产学研创新硬实力,易诺公司成功跻身省博士创新站名单。

另一项备受瞩目的成果来自市自来水公司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他们承担的省重点研发项目《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饮用水工程技术示范》,正着力攻克饮用水中新型有机污染物和致病性微生物的去除难题。目前,该技术已在义乌上溪水厂开工建设,预计年内接受检验。一旦成功应用,市民的饮用水安全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落地生金:创新成果跑出“加速度”

产学研融合的最终目标,是将创新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一个生动的例子:浙江师范大学与市水处理公司合作的《生活污泥堆肥发酵园林绿化营养示范项目》,通过共建研发基地,成功打通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年处理污泥1.2万吨,减少碳排放超600吨,相当于种下3.6万棵树。同时,还能为污水处理厂节省近500万元成本,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在农村污水治理这块“硬骨头”面前,市排水公司携手浙江大学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于今年6月推出基于MABR膜技术的解决方案。“这套设备能耗低(吨水电耗仅0.4度,比传统工艺省电60%)、占地小(节省一半空间)、运维简单,非常适合农村分散式处理点。”项目工程师指着已在稠江运维部完成安装的设备介绍,调试投用后,将成为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难题的新利器。

从人才培育到技术攻坚,再到成果转化,水务集团的校企合作,早已不是单一的“点对点”,而是构建了“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成果共享”的多维共同体。正如水务集团负责人所言:“校企合作是‘多选题’,是推动创新的强大引擎。”水务集团将继续深化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创新协同机制,让更多“高校智慧”转化为滋养义乌的“生态红利”,为商城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水务力量。


桂花作雨 书香为伴 义乌校园秋日图景正浓  周宁砂锅面: 一锅滚烫,三十年情长  博士站里“点绿成金” 校企共绘碧水商城  市水务集团旗下两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博士创 ...  稠城街道词林社区: 携手外籍志愿者 平安守护不松懈  铁血担使命 初心守“园”兴 ——退役军人龚献伟的转型答卷  

义乌网

GMT+8, 2025-11-13 11:3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