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开挂!孩子一句‘好吃’,她辞掉工作,从私房蛋糕店做成义乌甜品界标杆。”近日,一条关于爱格蕾品牌创始人傅亚琴的短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不仅让她走进大众视野,更唤起了众多忠实顾客的温暖回忆。 从为孩子做甜品的母亲,到成为义乌甜品界的知名品牌创始人,傅亚琴用十四年的坚持与热爱,诠释了一位平凡母亲用甜品传递“有情有义”的人生理念。 母爱 是甜品的起点 “有些客人第一次吃我们家甜品的时候还小,现在也已经结婚甚至生小孩了。孩子百天、周岁的甜品台,也找我们做。”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爱格蕾甜品店二楼,傅亚琴翻看着视频下的留言,脸上泛起温柔的笑意。浅棕色及肩短发蓬松自然,圆形细框眼镜后的双眼总是弯成月牙,傅亚琴身上散发着一种让人安心的亲和力。 “最初做甜品,就是为了孩子。”时光倒回2011年,傅亚琴的儿子刚上幼儿园,时常因不适应而哭闹。本就热爱美食的她,开始亲手为孩子制作点心,也常带他品尝各式甜品。这份母爱的举动,不仅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更意外开启了她的烘焙人生。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孩子吃到一款“歌剧院”蛋糕,直呼好吃,一口气吃了三块。回家后,她开始尝试复刻这款蛋糕,没想到不仅孩子喜欢,连亲友都赞不绝口。口碑,就这样在朋友圈中悄然传开。 创业 是不断学习的旅程 2013年,私房蛋糕在义乌兴起,烘焙器材越买越多、烘焙技能也越来越好的傅亚琴毅然辞去工作,注册了爱格蕾私房甜品店,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爱格蕾取自拉丁文Eligere,意为“优雅”。然而,创业的过程,却和“优雅”二字毫不相关。“厨房就是战场,新鲜和品质是根本,争分夺秒是常态。”傅亚琴回忆,创业初期,她常常忙碌到凌晨一两点还在回复顾客信息。 然而,在订单纷至沓来时,傅亚琴始终保持清醒:“不能一味埋头苦干,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她特意暂停接单,专程到上海向一位台湾糕点大师求教。这次学习让她大开眼界,不仅精进了技艺,更领悟到烘焙背后的人生哲学。 随着技艺的精进和口碑的积累,她的店面搬了家,面积扩大到120平方米,团队超过20人,蛋糕品种达到三四十种。但傅亚琴并未止步,她每年会前往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地,向世界级大师学习,确保产品与国际潮流同步。 “我要把国际上顶尖的甜点技术带回家乡,让大家在义乌就能吃到高水准的甜品。”这是傅亚琴始终坚守的信念。 创新 让义乌味道走向世界 今年夏天,傅亚琴做了一件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事情——她为家乡打造了一套专属的文创月饼。 “看到别的旅游城市都有代表自己文化的小点心,义乌为啥不能有?”这份藏着家乡自豪感的“不甘心”,成了她坚定的创作初心。 从今年7月起,傅亚琴便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筹备。从设计图纸到3D建模,再到反复打样,他们一次次筛选调整,最终选定国际商贸城、鸡鸣阁、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等12个义乌代表性建筑场景,印刻在月饼上。 为精准捕捉地标的独特韵味,傅亚琴特意跑到骆宾王公园、古月桥、大安寺塔实地采风。“很多人知道骆宾王,却不知道他是义乌人,我就特意把相关场景和湖里的鹅融入设计,让月饼的文化内涵更丰富,也让更多人了解义乌的文化故事。” 这组满含匠心与家乡情的文创月饼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订单纷至沓来。它不仅成为今年中秋最抢手的义乌伴手礼之一,更被大家带到非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做文创月饼投入确实很大,但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义乌文化,我觉得特别值得。”傅亚琴说。 情义 是融入血脉的担当 作为土生土长的义乌人,傅亚琴身上始终洋溢着这座城市特有的热情与包容。她不仅以母亲般的用心对待每一份产品,坚持“做能放心给孩子吃的甜品”,还热心公益,长期资助贫困儿童。她始终秉持“同行不是对手,而是伙伴”的理念,积极分享经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亚琴姐”。现在,她还利用自己的营销经验,帮助来自湖南、上海等地的学员创业。 “义乌汇聚了全世界的客商。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义乌人,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义乌这座城市特有的‘甜’。”十四年光阴流转,傅亚琴完成了从母亲到创业者、从甜品师到文化传递者的多重身份转变。她将爱与坚持揉进每一份甜品,也书写了一个关于爱、坚持与创新的温暖故事。 |
GMT+8, 2025-11-20 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