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58岁女士的体检报告让不少人感同身受:总胆固醇6.9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mmol/L,甘油三酯2.7mmol/L——明明已经戒掉了肥肉,血脂怎么还是居高不下?这并非个例,很多中老年人都面临类似困扰:时常头昏脑涨,像头顶压着重物;午后格外犯困,精力大不如前;爬几层楼梯就胸闷气喘,体重悄悄上涨,腰围也越来越粗。这种“看不见的代谢负担”,正悄悄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从中医视角来看,高血脂与脂肪肝的形成,与肾、脾、肝三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肾作为先天之本,掌管水液代谢与气化功能,若肾气亏虚,津液运化不畅就容易凝聚成痰浊;这些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会导致血脂异常,堆积在肝脏则形成脂肪肝。同时,肾虚往往会牵连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后,水湿痰浊的生成会进一步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在传统调理思路中,冬虫夏草因其特性常被提及,现代研究也发现它在辅助调节代谢、改善身体机能方面有其独特价值。《中国药典》明确其性味甘平,归肺、肾经,核心功效为补肾益肺、止血化痰,适用于肾虚精亏、腰膝酸痛等虚损症状。不同于普通药材的单向调理,冬虫夏草兼具阴阳双补的特性,对调理虚损、改善脏腑功能有其价值,这也是它在传统调理中被重视的原因。 对应高血脂、脂肪肝的“本虚标实”证型——脾肾亏虚、肝失疏泄是根本,痰浊瘀阻是表象,冬虫夏草的调理逻辑恰好与之契合:补肾益气可增强机体代谢能力,健脾助运能从源头减少痰湿生成,调节肝脏疏泄则能促进气血运行。这种调理并非单纯“降指标”,而是通过改善脏腑协同作用,恢复水液代谢与气血运行的平衡,从根本上化解痰浊瘀滞,实现“扶正祛邪”的效果。不少人经过规范调理后,会明显感觉到精力改善、头晕胸闷缓解,血脂指标也逐渐趋于平稳。 值得警惕的是,天然冬虫夏草的食用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检测结果:冬虫夏草及纯粉类产品的砷含量为4.4~9.9mg/kg,远超保健食品砷限量值(1.0mg/kg)。砷作为砒霜的主要成分,长期摄入会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等中毒反应,这也是部分长期食用者出现面色暗沉的原因之一。 |
GMT+8, 2025-11-26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