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处不在的南方买卖人同时出现的,是古朴山村的四川媳妇,在忻州的小山村中看到,五十多户人家中就有近十户娶了外地媳妇,在雁北、晋城、临汾,在黄土高原的窑洞里,都有一定数量的从外地嫁过来的媳妇。这里的所谓外地,并非仅指跨了乡、出了县的,而且常常是越出了市、省,甚至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如果说,城市中不同家乡的青年的结合是处于爱情和基于工作的话,那么,农村中的远嫁远娶大多出于生计的需要。 山西的情况表明:远嫁的女人,大多来自较为贫困的省区,生长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山区的年轻姑娘,她们常常极其辛苦地劳作而仍然欠缺温饱,人多地少,交通不便,劳动繁重,对于这些贫困地区的女人来说,外出嫁人是一条可供选择的生路。其实,这些地方在历史上就有一定数量的妇女流动出来,在逃离家乡的路上出嫁,远离家乡对她们并不陌生。 如同一百多年前山西人大量的“走西口”到内外蒙古寻求生存之路一样,生活的压力会促使人口的异地流动。不过,地处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的山西更多的是男人外出,而地处边陆地区是女人外流。 也有一些女人是将家乡与异乡女人的生活状况作了比较之后选择远嫁的。在南方的许多地区,习俗要求女性干更多的活,妇女不仅要养育子女,操持家务,还必须承担许多田里的活计。而北方的妇女则要轻松的多,如山西农村,妇女结婚之后就基本上不下地,做饭看孩子还可以指挥婆婆帮上一把,只能种植一二季的田里活计,有男人干就足够了。权衡之后,许多南方妇女便流向了她们并不熟悉,在气候与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的北方。 很多人说贫穷是南方妇女外流的“推力”,是因为在原本富裕丰盛而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又为他们锦上添花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至于平原和大城市郊区,非但鲜有妇女远嫁他乡,本来就不大的通婚圈子还有缩小的趋势。 在山西的民俗传统中,远娶一般是男子主动,娶外地媳妇的男人中有不少在村中比较特殊。在众人眼中他之所以愿意娶外地女人,是因为他找不到本地姑娘,他们通常是那些被称为“困难户”者。或者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水平低,有的还拉了饥荒(负债);或者是本人品行不佳,前科屡屡,劣迹斑斑;或者是其家庭的人际关系较差,名声不好;更多的是自己年龄较大,相貌丑陋,病体拖累,残缺陷者,还有一些是拖儿带女的鳏夫和好吃懒做的光棍。这些不利条件使近距离的姑娘不会嫁给他。 这些人是择偶中庞大的需求市场,他们与外来妇女之间形成了一种供求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双方生计与生育的考虑,而且常常是无奈的选择。 勾通二者交易的经济人就是那些千夫所指的人贩子,他们为了谋取财钱而使用诡计和暴力拐骗妇女。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构成我们所说的婚嫁流动的主流。 |
GMT+8, 2025-5-13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