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麻疹、肺结核发病高峰 郊游踏青要特别预防食物中毒 春季犬类发情谨防狂犬病 省疾控中心昨发布四月份健康提醒 昨天,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四月份健康提醒,四月份天气逐渐转暖,春暖花开,万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要注意预防麻疹、肺结核聚集性感染、手足口病、食物中毒、狂犬病和伤寒/副伤寒等疾病。 4月是麻疹、肺结核发病高峰 根据浙江省近几年的传染病流行监测情况显示,3月-5月是麻疹的高发时间。麻疹病毒传播迅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等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防范。此外,到商场、电影院、医院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做好防护,尤其是陪护病人就诊、输液时,更要做好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在医院滞留的时间;有宝宝的家庭,请根据预防接种通知单做好常规的麻疹疫苗接种。 根据我省历年来学生肺结核登记情况,每年春夏季尤其是4月份是肺结核发病的高峰。预防学校肺结核聚集性感染,学校需规范学生因病缺课登记管理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对发现的可疑患者要及时转诊;个人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者不明原因发热等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常发生在学校、幼托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主要发病人群为5岁及以下儿童。 该病主要经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或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 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因此,做好个人、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幼托机构等要加强晨检制度,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患病儿童;加强教室、居室等环境空气流通;做好日常性幼托机构等消毒隔离(玩具、餐具、便器等消毒);家校共同努力,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如果儿童确诊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也不要过分紧张,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注意:1.居家治疗的患儿,要注意隔离,不要接触其他儿童;2.患儿及密切接触者家庭可使用肥皂、巴氏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衣被可用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3.成年人也有可能被感染带有病毒,接触孩子之前要更换衣服、洗手、洗脸,避免将病毒再次传染给孩子。 郊游踏青特别预防食物中毒 春季气温回暖,细菌开始孳生,储存的食物容易变质,若储存不当或者加工方式不当,容易发生食物中毒。此外,春天郊游踏青加多,如果采集野蘑菇和野菜食用,也容易发生误食毒蘑菇等中毒事件。 预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不喝生水,喝开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食物要烧熟煮透;不要食用颜色过深、变黏的酸菜或咸菜,以免引起亚硝酸盐中毒;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和未煮熟的四季豆,霉变的甘蔗也不能食用,以免引起植物毒素食物中毒;郊游踏青时不要擅自采摘蘑菇和野菜,以免发生真菌类食物中毒。一旦出现类似感染性腹泻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 春季犬类发情谨防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兽都可以感染,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该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人时牙齿上唾液中的狂犬病毒侵入人体而致人感染发病。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几乎为100%。 春季是犬类发情季节,由于气温适宜,人群外出机会增多,且气温转暖,公众开始减衣,导致人群狂犬病暴露风险增加,在此要特别提醒:1.家长外出时要看护好儿童,尤其在流浪犬经常出现的地方要做好防范措施;2.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犬类的管理,对未免疫或无免疫证的犬类进行相应处置;3.一旦被狗、猫等动物咬伤,要及时用肥皂水冲洗,立即前往犬伤门诊全程注射疫苗。 |
GMT+8, 2025-5-1 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