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才会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连日来,我市部分市民、网友对当前环境整治展开激烈讨论:要想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惟有“留得青山在”。 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结合全球趋势看,许多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对绿水青山的保护,但拥有极强的经济竞争力。他们的产业既有取自“绿水青山”的木材、钢铁、渔业等传统产业,也有依赖“绿水青山”的电讯和电子工业、机器制造、汽车等高新产业,因此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网友“老客又来”发帖称,早在三四年前他曾跟朋友讲,现在中国的劳动力太廉价了,超低的劳动力和超便宜的资源源源不断输向世界各地。等到哪一天,中国的资源开始贫乏了,我们将要以成倍的代价收购当初卖给国外的东西。义乌现在的环境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地下水基本上是臭的,受污染的。当前如果再不处理这些污染环境的企业,或许日后我们将背井离乡。 网友“tes”说,现如今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好起来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就高了,尤其对个人身体健康方面的讲究。其实这样的转变才是真正关系到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因素。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谁不想生活在一个天蓝、水清、山绿、空气洁净的环境里? 网友“haoquanquan”认为,最近一次的“碧剑行动”整治的是非工业功能区范围内无证、无照、无税等低小散作坊。这些作坊严重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义乌需要小微企业,但我们更需要的是有担当、有未来的环保型企业。虽然“碧剑行动”也许让部分人觉得利益受损,然而,我们应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毕竟环境是不可再生资源。 环境与经济要协调发展 不难发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全球发展共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许多市民认为,必须保护好我市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发展不图一时之快,也不忧一时之慢。 市民王先生表示,环境整治可以还老百姓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经过整治的企业可以让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其实这些“窝”在农村里的作坊,几乎没有一个不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期待能给老百姓一个安静和谐的农村,一个青山绿水的农村! 市民陈先生认为,在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上,我们应当遵循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开发则开发,宜保护则保护的原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发展理念、一种生态文化,要把其真正体现到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中。整治、关停、搬迁一些污染企业,这是在保护环境、保护义乌人民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让义乌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市民傅先生说,要想义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这就必须促使我们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本着对历史负责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发挥优势。当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只有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通过转型升级才是义乌制胜未来的出路所在。 |
GMT+8, 2025-7-22 14:52